冬至=winter solstice
很显然,这个说法的关键点就在于后面这个“solstice”。它是一个气象或者说地理专属词,因为它的意思就是——“至,至日”;同理,夏至当然就叫做“summer solstice”。
朗文词典给出的英语解释是:the time when the sun is furthest north or south of the equator.
还记得我说过朗文词典最棒的地方之一在哪吗?没错,它会自动帮我们分成音节。所以,朗文的截图我觉得在这里有必要放一下👇
没错,分成了两个音节,sol- 和 stice-。这两个词根都值得说道说道,重点是——看完它们的起源你就能理解这整个词的含义了。
首先,sol- =sun,表示太阳,源自拉丁语sol——也就是说这个词根保留了拉丁语的写法。
至于说表示太阳的这几个词根的起源,那就是一个long long story了,要涉及到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了,篇幅原因我就不详细叙述了,有兴趣可以翻翻古希腊神话了解一下。
第二个部分,stice- = st- =stat- =stan- =stant- =stin-,看到这熟悉的词根你应该明白了,它的意思是“站,立”。
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就so easy了。一来,单词拼写应该不在话下了——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方法,根据音节和词根来进行拆分记忆,同时还要辅以读音记忆。
那么刚好给出这个词的音标,英音和美音稍有不同,前者读作/ˈsɒlstɪs/ ,后者读作/ˈsɑːlstɪs/,倒也确实非常符合二者各自的发音习惯。
除了单词拼写,第二点,通过分节自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比如solstice这个词,太阳、站立,非常形象生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的画面。
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附加好处”就是,明白了这些词根,下次再碰到同样前后缀的单词,即使不认识也能把词义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另外要注意一下,由这个形象的含义,solstice这个词又引申出了更抽象的意思——极限、决定性时刻,也还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冬至如果要说得隆重一点、正式一点,你可以说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 直接用音译的说法 Dongzhi Festival ,都是没问题的。没错,这个音译也就是我标题里提到的那个“惊掉下巴”的说法。
直接冠上了“festival”的title,确实看得出来,中国人对这个节日十分重视了,也印证了前面“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古代冬至有“亚岁”之称,“亚岁”即仅亚于“过年”。冬至又被称为“小年”,是说年关将近了。作为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现在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冬至祭祖的传统。
最后是咱们中国人最关心的“吃”的问题。据我所知,全国各地在冬至这天吃的东西当然是不一样的。
除了标题中提到的、北方人爱吃的饺子,大家的冬至必备食物包括但不限于:汤圆(江南较盛行)、羊肉汤(如山东滕州)、年糕(如杭州)、冬至面(如合肥)、番薯汤果(如宁波)、冬节丸(如潮汕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