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安全提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来源: 申万宏源宏观
申万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将成为明年前两大重点任务,制造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层面上。
主要内容
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八大重点任务,强调发展和安全,特别是多个层面的安全性,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继续艰苦奋斗。本次会议基调十分务实,在肯定今年经济工作成绩、总结应对严峻挑战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疫情“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明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继续艰苦奋斗”。
1)会议对明年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展望谨慎,认为疫情冲击可能仍会导致衍生的风险,要增强忧患意识,办好自己的事。
2)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同时也务实地指出今年尚不能认为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需“继续艰苦奋斗”,显示明年的经济政策仍将积极进取,并不会因为风险复杂交织而变得保守。
3)本次会议在前后多个部分多次强调“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战略层面的“安全”问题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意味着“发展和安全”将成为2021年经济政策推进实施落地的主线思路。
科技和产业链安全领衔重点任务,以开放促安全。
1)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成为明年的前两大重点任务,制造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对畅通和发展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明年的第一大重点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相对侧重基础研究层面,第二大重点任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加强调应用和生产层面。
2)在对外开放方面,积极考虑加入CPTPP等提议,在RCEP已经签署的背景下,更进一步凸显出我国的“双身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化我国产业链完整性、安全性的长期目标。
宏观政策连续稳定,不急转弯。宏观经济政策强调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要求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
1)具体来看,货币政策方面,强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要求“灵活精准”,“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均指向明年将保持相对中性的货币环境。我们维持明年社融、M2增速分别为10.6%、9.4%的预期不变,维持明年1月、三季度各有一次“中性降准”的预测。
2)财政政策强调“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在今年财政融资并未全部使用的背景下,维持明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3.0%、新增专项债3.35万亿的预期不变。
需求侧管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取消消费行政限制。
1)“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是今年会议相较于去年进一步凸显出来的“双循环”在需求侧的主要政策导向。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要求上来看,强化内需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从具体抓手上来看,会议强调“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这一主要抓手,并提出了包括“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等具体措施。预计未来财政政策将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
2)投资“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可能有所提升,一方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则是防止出现产业的重复建设,避免投资再度推升宏观杠杆率水平。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有助促进消费。
1)本次会议首次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直接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直接指向消费潜力较大的中高收入群体,以期通过住房问题的平稳解决,释放更为长期的消费潜力。
2)对于大城市房价过高的问题,会议提出可以通过租购并举的办法,既避免住宅供给快速增加导致房价下跌引发消费收缩,又避免因自有住房需求旺盛而导致房地产市场风险进一步集聚。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会议对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剑指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垄断问题。
以下为正文
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八大重点任务,强调发展和安全,特别是多个层面的安全性,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明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后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
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延续了7月底政治局会议、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上周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导向,并在全文多次强烈凸显出对于多个方面的安全性的突出强调。本次会议对研究理解明年的政策方向和着力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解读。
1.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继续艰苦奋斗
本次会议基调十分务实,在肯定今年经济工作成绩、总结应对严峻挑战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疫情“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明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继续艰苦奋斗”。
首先,会议对明年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展望谨慎,认为疫情冲击可能仍会导致衍生的风险,要增强忧患意识,办好自己的事。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较多透露出对全球经济明年的复苏不乐观的判断。不但明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从而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而且还明确认为明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更对“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表露出较强的担忧。
我们认为,今年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的过度财政刺激和过量货币宽松,正在弱化海外各国刺激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需求的效率,而如果明年刺激政策退出过快,又可能刺破海外金融市场泡沫,引发某种程度的金融冲击,明年的全球复苏格局相对比较脆弱,海外政策空间极小,加之我国今年出口高增主要由海外市场工业恢复缓慢、供需缺口拉大所驱动,从而明年海外弱复苏的格局下难以再对我国经济增长形成强力拉动,因而明年我国的经济恢复路径,确实需要“办好自己的事,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
此外,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同时也务实地指出今年尚不能认为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需“继续艰苦奋斗”,显示明年的经济政策仍将积极进取,并不会因为风险复杂交织而变得保守。
明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明确提出后的第一年和“十四五”规划元年,还是疫情冲击后我国能否回到疫情前潜在产出路径的关键一年,明年的经济结构、政策框架对于未来五年甚至直至二〇三五年的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工作,均具有极强的指示性和指导性。
同时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尽管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原定今年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仍不应近似认为已经完成,会议提出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也指出“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显示明年的经济政策仍将积极进取。
我们更关注到,本次会议在前后多个部分多次强调“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重点任务也特别关注各类“安全”问题,令我们充分感受到,本次会议与此前数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把战略层面的“安全”问题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意味着“发展和安全”将成为2021年经济政策推进实施落地的主线思路。
2. 科技和产业链安全领衔重点任务,以开放促安全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成为明年的前两大重点任务,制造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对畅通和发展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明年的第一大重点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相对侧重基础研究层面,第二大重点任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加强调应用和生产层面。会议强调科技创新要“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并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从重点院所高校国家队、领军企业等主体予以突破,加快人才培养和完善激励评价机制。
而在应用和生产层面,会议表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需要“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是畅通和发展国内大循环、保证内外循环连接点稳固安全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