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凌峰
看了楼主的帖子和很多的评论,我觉得很多帖子的评论,其实也相当于一个各阶层的社会博弈过程。房地产的问题并不真正的在于地产本身的供给与需求问题,而对于**政策的评论也不必那么大惊小怪,**政策的设定一般是基于短期的考虑和对于自己的考虑。其实这一政策的出台,我觉得带来的寻租和租金的耗散是必然的,前提假设是需求大量存在的情况下,而似乎这一假设也符合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的现实,买房的人急于解决住房问题,投机的人在坐着投机的事情,扭曲经济的出现似乎是必然的,而另外一个反方观点所谓那些证券公司或者基金 风投的发言大可不必理会,因为他们也是房地产业利润的分层者之一,所以在这里他们其实是说不出什么实际的东西,只是在争取最大的利益而已。
我觉得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源在于分配的不公,当然这也是各种社会的常态。在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经济运作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特别是近年来货币化进程的加快和融入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体制,资本(国内——先富起来的民资和国外——热钱)大量的涌入房地产造成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极度稀缺资源,在这里资本的运作会更加有效),而**在这么多年里面以经济发展为目标获得政治合法性的手段使得**本身并不希望经济的增长速度慢下来,所以政企合谋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地方**(这与中国的财税体制密切相关),但是房地产业的其实是需要巨大的资金链,我担心的是这一资金链会不会断裂,从而造成社会的整体性大危机,其实现在的情况是国家虽然不停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贷款的速度仍然在增长,似乎经济的运行是在饮鸩止渴,所以我们看早期在房地产的调控方面**其实是显得首鼠两端的,一方面是希望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社会出现大的问题,其实在在这两者之间很难取舍。但是现在整个经济形势过热的情况下,**实质上这样的举措实质上是在断其一臂,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其实还是要看谁的实力更强的问题。我觉得房地产业和民间资本不一定会选择与**强势的顶牛上,因为现阶段**的强势在于它实际上是真个房地产业的供给方,当然还有各个方面的政策和法律优势了。所以政策的执行必然会打折扣,寻租等情况的出现在所难免,只要这里面存在着需求,那么总会以明的或者暗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我对有些人认为寻租不会出现太多的想法不报什么希望,如果谁有兴趣可以参考张五常对于香港房地产业寻租的分析。
其实参与这些政策评论或者说是说话的人,我觉得从根本上没有考虑地产业的整体运作问题,怎样从生地变成熟地(从农民手中征地),还有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问题,房地产业从一个必需品(住的用品)变为一个商品时,那么住房这一问题很多方面的性质都发生了转变,这也是为什么说需要“**”进行调控的原因了,但是在中国**本身参与了这一运作的过程,所以寄希望于政策来解决问题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也没有办法,这其实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政策从来都是这样的。这个社会的规则从来都是丛林规则,这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