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3-16 19:24 
举这么一个例子就是想说明:投资与生产消费是两回事,其周期也未必一致。投资100元,生产出了110元的产品。这不是投资增加了10元。此后,再生产出110元的产品,也未必一定再投资100元,更不是投资110元。(瓷土、瓷器的例子,是仅考虑流动资本的结果。)
分两年,是想说明投资-积累-再投资的关系。第一年是投资,第二年是积累,有了积累后第三年方可再投资。(在你的论文中,根本就没谈到积累,其货币的循环就少了很重要的环节。)
我的例子不是你上面理解的情况。投资100元,将产出110元产品待售,至于何时卖出,情况多变,可能在当年,也可能在以后。如在当年卖出,则必然有人借了10元钱补充到流通中,所以实现了110元的销售。如在年后实现,那么,第二年年初,投资者手中是没有110元钱的,他之所以能将第二轮投资增加到110元,肯定是通过借贷才能实现。这可理解为投资者认为卖出110元产品是迟早的事,所以他敢于借贷。无论如何,110元产品肯定是产出了。数学上则是实现10元币利,必须有10元借贷。以后每轮投资,借贷将增大,在计算上,债务将随着币利的增多而加大,最后经济崩溃。
我的文章强调货币在流通中的逻辑错误,积累、商品种类、价格、货币数量等,都无法纠正货币在使用时的行为错误。所以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