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791 0
2011-02-18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之间的关系,是应当加以澄清的。很多人在这个关系上总是摔跟头。
一个民族,是一个社会经济的统一体。民族内部分为阶级。私有制条件下,存在对立阶级。对立的阶级矛盾,不仅决定民族内部斗争,而且决定民族对立与斗争。
民族之间的对立,首先是各民族上层分子的对立。私有制条件下,民族的上层分子不仅要盘剥本民族的人民,而且要扩张利益,侵犯其他民族上层分子的地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民族的上层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仆从。各民族资产阶级之间是相互斗争的。他们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当强势的民族的资产阶级侵犯相对弱小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时,该民族资产阶级就会拉响民族主义的警报,确保自己对被统治的人民的剥削权,控制权,鼓动人民对抗强势民族的资产阶级。这一对抗,以民族对抗为表现形式。这种方法总是百试不爽。民族对立也就来源于此,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体现为民族的冲突。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所在正是A民族资产阶级统治B民族的劳动人民与B民族资产阶级统治B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撇开民族的概念不谈,这是对立的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利益扩张的需要,使得不同民族资产阶级集团之间起了利益纷争。资本没有祖国,本民族的资产阶级对待本民族的劳动人民,不会比换一个资产阶级集团统治更加仁慈。
那么,抗日战争是怎么回事?这是民族矛盾,但根源也是在于阶级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实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劳动人民与日本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之间的矛盾,这里的两名矛盾性质是不同的。日本资产阶级要扩张,有了剥削中国劳动人民的需要,发动侵华战争就是为了夺取中国市场,而且夺取中国的劳动力,变中国为殖民地,将中国劳动人民置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之下。这与国民党集团——中国的官僚资本集团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战争爆发。日本劳动人民同样是其民族上层资产阶级力量的对立面,由于国内阶级矛盾加剧,才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急于对外扩张,转嫁社会矛盾,而日本劳动人民的子弟,则被充作其对立阶级扩张利益的炮灰。
民族对立的根本解决,在于消除阶级对立,民族内外阶级矛盾解决,民族之间的对立也就消失。阶级,不仅是民族内的概念,这个概念要比民族本身要大。各个民族都有阶级对立,在资本主义下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各资产阶级集团在对付工人阶级反抗时立场是一致的。而各民族的工人阶级突破了民族的界限,才能给有效地对抗资产阶级集团。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是最为首要,最为根本的概念。
民族,作为社会经济的统一体,形成是有历史条件的。其条件就是交通等极为不发达,相互隔阂。这一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被彻底打破了的,经济逐步全球化,民族的界限也在模糊,各个统一体之间相互渗透,使之不能再独立存在。而能存在的只有分裂为两大对立集团的阶级。阶级利益高于民族利益,民族利益最终落脚点是阶级利益。
民族无疑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会彻底融合的,但在民族消亡之前,民族对立可以消灭。社会主义为民族消亡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共产主义绝不是存在民族对立的社会,而是民族彻底消亡了的社会。而对本民族利益的竭力鼓吹,根本是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进行竭力鼓吹。民族主义排斥国际无产阶级的真正联合,是非社会主义的,而且是社会主义的对立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