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196 4
2010-12-13
甲乙二人分吃苹果。
甲捷足先登,一手拿走了大的。
乙甚为不快,责怪甲说:“你怎么这样自私?”
甲反问道:“要是你先拿,你要哪一个呢?”
乙答:“我先拿小的那个。”
甲答道:“如此说来,我的拿法是完全符合你的愿望的。”
茅于轼先生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道德说教中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
所以真正的道德也许应该是强者对弱者的同情,但前提是必须承认存在强者,存在劳动差异。
就像是《国富论》的“自利”与《道德情操论》的“利他”所论述的那样。
中国为什么私人慈善没有搞好,还需要外国人指手画脚(如巴菲特的慈善宴会)。
也许是因为中国不承认劳动差异。
大家都在劳动,为什么你赚的多,那你赚的钱一定是见不得光的,我们要和你们阶级对立。
这样一来,不用道德说教,富人们早就深藏不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3 21:31:50
这个例子里用了两套逻辑,一套是理性逻辑,一套是道德逻辑。不过也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理,一会儿要顾这个一会儿要顾那个,经常搞得自己迷失掉。但在中庸的中国社会,不这样能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3 21:38:47
哎      现在社会就这样    中国尤其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3 22:00:51
首先,“孔融让梨”的意义完全不在于后来讨论的那些东西。它就到孔融给出自己的理由为止,没法往下延伸。我们说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关心别人,很牛,让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提倡你让梨,但绝对没说你不让梨你就**就不道德。完全没那个意思。把否命题等同于原命题这本来也不和逻辑。
其次,分配问题不能简单用让梨(或让苹果)来比喻,关键在于梨和苹果是怎么来的。那现在这苹果是大家努力做出来的,只是因为你先到,你把大的就拿走了,我不但要骂自私还要骂**。
再,分配也并不是因为你想拿大的就可以拿大的。我们现在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某些人仅仅是因为手长就拿了大的,完了还成了潜规则,你还shangfang无门,手短的连骂声自私的权利都没有。公平的并且道德的分配至不是问如果你先拿是不是也拿大的。而是应当有保障可以自运行的多劳多得的制度,谁做的多谁就拿大的。
最后,中国的富人深藏不露不是因为有人仇他也不是有什么阶级对立。而是暴发户们还没有习惯于成为富人还没有养成豁达的贵族风度。庄子里有一则故事讲“惠子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庄子要来梁国强你的宰相位”,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中国固然自古有仇富的传统但中国也自古有小气的富人。而今天当富人成为全世界的偶像的时候,我们也在亦步亦趋,仇富什么的也弱得多了。唐骏事件就是个例子,若是国人仇富,早用唾沫星子把他淹死了。但相反的是网上支持唐骏的竟然是令人吃惊的占多数的。大家对富人的好感甚而有点不可理喻了,怎么可以说仇富呢。倒是富人们自己该改改暴发户的老思想了。这里道德将不再是说教,因为没有高标的道德,暴发户永远成不了贵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4 17:10:45
可以这样理解,是否道德,不应该看拿了大的还是小的。而应看,是否两个人同时动手去拿,给同样的机会去拿,谁手快就是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