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网上看到一段,如果你看过电影《大腕》,那么再看下面的内容就挺逗: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切记如下潜规则:
一定得选最复杂的计量方法,用别人无法获得的数据,写出能让人明白但看不懂的论文。
控制变量直接放你所能想到的,起码也得五六个。
什么序列相关呀,异方差呀,bootstrap呀,能加上的全给他加上。
论文开头有复杂新奇的关键词,致谢里都是学界名人。
字里行间都带脚注,引用全是英文文献,特专业的那种,
读者读到这里,甭管他有没有看懂,都得跟人家说一声“我的方法来自ECONOMETRICA”,一口专业的计量术语,倍儿有面子。
论文中要有几个图和表,散点图得带标签的,光这些数据标签叠加在一起就晕死几十万人,
再放一个超级复杂的方法论“简介”,推导过程带逻辑跳跃性的。
就是一个字儿——晕。随便瞄一眼就得眼冒金星。
周围的同学不是用NAG、C++就是FORTRAN,
你要是用GAUSS呀MATLAB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计量论文,得写多长时间?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年吧?
两年 ?那是傻瓜!
最多两周。
你别嫌快,还有更快的呢。
你得研究作者的发表心理,能够在两周时间内写一篇论文的人,
根本不想花两年时间去写。
什么叫计量大师,你知道吗?
计量大师就是:做什么样的计量,都做最晕的,不做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计量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晕!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from^^uid=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