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50 2
2011-02-22
人的抽象的动物,因为人具有思维和概括的能力,但是抽象不断把思维引入迷途,就是抽象的幻影。当现实变成第一次的抽象时,可能抽象是最集中的现实的反映,但是当抽象不断进行时,抽象就变成幻影,当思维执着于这种抽象时,抽象实际就是幻影。我们从历史的进程这也可以看到这种幻影。一种是强大的幻影,一种是软弱的幻影,强大的幻影就是秦始皇的毁灭,软弱的幻影就是刘邦这样的草寇最终的成功。但是刘邦得益于张良这样的贤明的大臣才成功的。张良显然看穿了项羽的实质。

        在个人的抽象幻影中,感情是第一个最抽象的东西,无论是爱和恨都是虚拟的,不实际的,一种被设定的假定性的东西,但是人们执着于这样的假定性,就深深地被迷惑了。无论是爱和恨都是不实际的。因为如果取消了这其中的假定性,爱和恨都不存在了。所以,一种假定性的东西不可能具有实际的价值,但是在人们的抽象中,这种假定性却是第一的价值,人们顺着这种假定性而进入感情的泥潭不可自拔。人生发烦恼大部分不是实际是现实矛盾,而是感情的纠葛,这种感情的纠葛几乎使无知的人们一事无成,因为一旦进入这种假定性的迷宫,就走不出来了。

       人不像低级动物,而是高级的动物,人的高级是认识抽象的假定性,而不是实际,人从来蔑视实际,而喜欢这种抽象的假定性。这几乎是人性的本质。所以,孙子兵法就是从人对虚假的东西的迷恋的本性出发的。声东击西,这在低级的动物是无法叫它上当的,但是人偏偏就会上当。孙子兵法只能是人性的弱点----迷恋虚假的本性。这种迷恋的第一步就是对假定性的认可。首先是语言的暗示,其次是自作多情,人是感情的动物,人会自己产生一种假定性的感情,而寻求外在的模糊的假定性机遇。这样人会时时得到恍恍惚惚的感情,也会随时丢失恍恍惚惚的感情。人的生命的艰难就是这种深陷与恍恍惚惚的感情中的艰难。因为幻影的幻影的幻影,最终人就丧失了自己,也丧失了对于现实的把握。甚至自杀者也是因为感情的假定性的丧失。而既然是假定性,其本身就是“假”的,虚拟的,不实际的,子虚乌有的,空空荡荡的。为什么对于人而言就是最大的迷恋和打击呢?

        因为人是抽象的动物,因为人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能力,因为思维的没有范畴的界定,因为胡思乱想。这样人们就会不断地进入假定性,而把这种假定性不断当作最实际的东西,而把真正的实际的东西,当作不实际的,这就是颠倒梦想。进入这种抽象的幻影后,人就会是一种世界上最愚蠢的动物。因为任何语言的虚拟的东西都可以使其神魂颠倒,任何欺骗性的东西都可以奏效,这时,人就像喝醉酒的一样,丧失现实的基础,从而想入非非,这样就会出现更大的谎言和最愚蠢的行为。这就是塞万提斯写的斗大风车的勇士的意义。小孩子也会在游戏中模拟一种勇敢的行为,对着虚拟的敌人无所畏惧地冲击,可见,人性本质的虚伪性,对于假定性的偏执。人就是这样一种把现实否定了,把虚假接受了的动物,所以,人是最智慧的,也是最愚蠢的。牛马没有实际的草是不会来的,而人会被一种假定性的语言呼来唤去。这样人的智慧反而不如牛马了。

        因为对于假定性的迷恋,泥塑的偶像就会被崇拜,这是牛马也感到愚蠢的,对于泥塑的对象倾吐心声,这是愚蠢中的愚蠢。因为对象丝毫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而且不会回答你的疑惑,而人还会顶礼膜拜,尼采说,智慧的人在山顶上放几个石头,就会引起大众的顶礼膜拜,这就是人的抽象。人们会把世界完全抽象化,把自己抽象化,把短短的生命叫“永远”,把反复无常叫变化,把迷惑不清叫难得糊涂。这样人是一种抽象的动物,也是一种虚伪的动物,虚荣心的动物。人们不断增加抽象的幻影,不断把生命引入深不可测的无限性中,这样,人就会在一种幻觉中生活。比如西游记完全就是胡思乱想的东西,除了唐僧取经的事实,其余的都是作者胡思乱想。但是人们认同这种东西,是因为人性倾向于迷恋虚假。

        对于假定性的迷恋,《易经》《复》卦中说“不远,复”“迷复,凶”。对于假定性的东西稍加留意是可以的,但是迷惑了,不知道返回是凶险的。一切凶险就是人们执迷于虚假造成的。即使是历史也具有迷恋虚假的时代,人们宁可被一种假定性东西欺骗了,而不顾及实际。这样整个时代被一种抽象的东西笼罩,人们变得虚伪无聊,在各种抽象的幻影中哭哭啼啼,疯疯癫癫。这样生命就会浪费在一种纯粹的感情,和概念的颠倒混乱之中了。正是人们不能在假定性中清醒,人们就更加重视一朵花的价值,而不重视一朵菜的价值,给病人送花,这几乎是普遍的,但是人会接受这种虚假的东西,这样就像虚假的交易,病人实际需要治好疾病,而不是这样的花花绿绿东西,这是从送花人的角度出发的。人就是这样虚伪的动物。

         不能说一般人就是在一种哲学的思辨中生活,而是在胡思乱想中生活。胡思乱想几乎是生命的垃圾,但是生命在不知道清理时充满这种胡思乱想的垃圾,最终生命几乎完全被这种胡思乱想所包围。这就是死亡的坟堆。生命是值得重视的,但是生命又是被假定性,抽象的幻影白白浪费的东西,是对无用的,甚至是制造混乱的东西,流血流汗的东西。这样生命一开始就进入抽象的幻影的欺骗,荒废,无聊,无用,无力,无助。生命遭受的折磨不是因为实际的东西,而是被抽象的东西折磨,被幻影迷惑。甚至越是文盲越是享受一种实在的快乐,而半吊子的知识分子恰恰是饱受折磨的对象。他们既不能识别什么是假定性的,什么是抽象的,什么是幻影,他们被世界上起起伏伏的假定性的东西主宰,就像没头的苍蝇。老子甚至为此要闭目塞听。拒绝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进入自己。孔子热衷于人性的假定性的激发,老子骂他骄气多欲。三教九流中,到家是最实际的,返璞归真。绝圣弃智。对于虚无缥缈的东西拒绝接受。但是道家自己不知道,自己制造了一种更加抽象的东西,就是恍恍惚惚的道。这样无论人从任何地点出发,都是以抽象的幻影结束。

        就像贩大烟的人不抽大烟,就像开赌局的人不赌博,就像股评家不做股票,就像孙子兵法中,孙子以不战而胜人。进入假定性始终要清醒,就是始终不忘记这是“假定性”,是抽象的幻影,这样人才会保持理智。不是人不聪明,而是人最容易被对象异化,被抽象的幻影欺骗,欺骗实际是自我对假定性的忘记,是对抽象的东西执着。文化普遍流行一种子虚乌有的东西,一种虚情假意的东西,上流社会的虚荣心和好逸恶劳的习惯,这样,生命就会被玩弄,废弃。哲学在这里默默站立,就是理清世界什么是真实的。所以哲学不发达的文化就会弥漫一种抽象的幻影,越是深入,越是迷惑。这样生命就掉入八卦阵中出不来了。人在这时就是最愚蠢的动物。因为任何抽象的东西,假定性的东西,都会接受。

        现实本来是不需要任何智慧就会认识的,但是却是知识分子,迷惑不清的人们费尽心力不能认识的。因为抽象的幻影的迷惑,就像喝醉酒一样,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不认识了。有的人会更加浮华,被虚假欺骗,被虚荣心支配,这种人几乎是没有自我的,他的存在就是被一种恍恍惚惚的东西调来调去,所以疲于奔命而一事无成,这种人不配称呼“我”,因为他一辈子没有“我”。始终是抽象的幻影的奴隶,始终是精神的羁绊牢牢拴住的牛马。看看现实,什么是实际的,什么是虚假的,这就是哲学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2 12:22:16
看完后,我想起了当下流行的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