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736 18
2013-06-03
  为什么说偶译的 老子 是正解 最符合老子的原笔原意


  自从偶揭示了老子的原意后 有很多人都反对
  他们认为老子 或在讲道德 或在讲人性心理 或在讲封建迷信 等等 但他们全是错误的


  1 老子的学说 全名为黄老之学 黄帝和老子的学说

  现在既然老子在讲什么 存在争议 那么我们就看看黄帝讲了什么

  1973年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黄帝四经》

  《汉书·艺文志》把《黄帝四经》、《庄子》、《道德经》都列入道家
  这绝对是有深意的 这几本书并有相通

  那么 黄帝四经 里说了什么呢
  其内容主要是出于君主统治术总结经验的目的,因此,其思想以致治术为中心

  比如四经里说
  欲知得失 请必审名察刑 刑恒自定 是我愈静 事恒自施 是我无为

  这就是主张用刑罚的手段来管理国家
  君主想要处理谁 君主不要亲自出面 要给那人编织个罪名
  做成 好像是那个人因为犯罪才被处刑的样子 这就叫 审名察刑
  这样社会矛盾就不冲着君主来了 这就 静丁 无为了


  比如四经里又说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力之用在节。
  知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在有耻,
  有耻则号令成俗,号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则守固单胜之道也。
  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号令阖于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这段直接告诉君主 要让人民富 人民富了就会乖乖听话
  就是要用物质享受来诱惑别人给你卖命 达到 民听令 民亲上 的目的


  大家仔细品味这两段话 一个词概括 威逼利诱
  这不就是赏罚二柄吗


  害怕和贪婪 是最常见的两种人性的弱点
  四经 其实就是在讲怎么运用人性的弱点 达到 治人 管理人 的目的

  四经都这样说了 那同为黄老之道的老子 到底在讲什么事呢



  2 司马迀 史记 中 有一篇 老子韩非列传

  这是 老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四人的合传

  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 代表了汉朝人对道家与法家关系的重要看法

  在老子传的末尾有一句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大家想想 如果道儒之间只是小分歧 至于这样吗


  而且老子和申不害在一个传里 申不害是什么人 那是法家里最主张权术的人
  法家有那么多代表人物 怎么就选他了呢

  司马迀还特意加了一句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特别说明申子的老师就是黄老

  我上文中也谈了 什么叫主刑名 就是威逼利诱 利用人性的弱点
  学生这样 你说老子这个老师什么样

  韩非子 一书有 主老 喻老 解老 三篇
  道和法的关系 说得明明白白

  司马迂在开头就说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其归本于黄老 那老子到底是什么人 老子又在说什么事

  庄子其实也是黄老之学
  庄子一书的 内篇极易被误读 还好有 外篇 杂篇
  如果你借用 外篇 杂篇 的角度来推测 内篇
  那 庄子 和 四经 老子 韩非子 就全能对上了


  3 孙子兵法上说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大家仔细品味这句话 这不就是 无为而无不为 吗
  这句话 前面是什么 诡道
  这就说明了 无为 要到 无不为 关键就是一个 骗 字


  鬼谷子说 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 “天地之化,在高与深;
  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大家仔细品味鬼谷的话 鬼谷也讲 高 深 隐 匿
  你对比一下 你说老子的 高 深 隐 匿 到底在说什么

  孙子 鬼谷 都从侧面说明了老子


  4 老子是什么人

  史记中说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是周守藏室之史 人家是人个大官

  人家是天天大鱼大肉 妻妾成群的 人家天天经历官场的腥风血雨

  也许有人会说 当官怎么了 当官就一定是那种人吗

  史记中又说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老子为什么离开周 见周之衰,乃遂去
  曾対自已有恩的主公衰败了 就走了
  老子这个人很现实的


  老子是这桴的人 你说老子到底在讲什么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3 19:41:27
这是什么东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3 19:58:38
小伙子,不错!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6 11:30:39
3 孙子兵法上说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大家仔细品味这句话 这不就是 无为而无不为 吗
  这句话 前面是什么 诡道
  这就说明了 无为 要到 无不为 关键就是一个 骗 字


================================
年轻人,从这段话就看出你不懂老子!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是指要战胜竞争、博弈对手,就要想尽办法,应用各种手段让竞争、博弈对手在运筹帷幄做决策时,发生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至竞争、博弈对手的决策行为向有利于自身的状态发展,而让自身在竞争、博弈过程中处于不失之境!

 而老子所说的 “无为 而 无不为”则说的是两码事!指不去违反自然优化发展规律,顺应优化发展规律发展发展之趋势,不会去过分强调人为内斗!但提倡不破坏环境(包括自然事物与社会以及他人本性)为前提而和谐相处、双赢从而达到整体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6 11:40:51
前者是为,后者是无为!前者强调在竞争之中获胜,后者是在和谐相处之中双赢从而达到整体优化!虽然,两者终极目的都是达到利己!可是,思想境界以及方法都是不同的,你怎么能够把两者等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7 16:19:04
看来你把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看作为是无为而无不“伪"了!因此,依据你的逻辑思维一定是把“圣人出,有大伪 ”作为“圣人是大伪”理解了,本来 “圣人出,有大伪;家不合,出孝慈;国将丧,出忠良  ”。 不是指圣人是大伪, 乃是指在存在大伪(充满尔虞我诈彼此互相欺骗 )的环境里,才需要有一些行为以及其思想倡导社会返璞归真的人(即所谓圣人)来纠正这个充满尔虞我诈彼此互相欺骗的世道。所以, ”又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不是一个阴谋家,他只是揭示需求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对于价值凸显或者影响!
司马能够对曹氏取而代之,说是阴谋家倒不如说其是一个识时务者,因为,当时,三国时代战乱纷纷,当时,在曹操以及其儿子死后,需要一个可以与吴、蜀的有力人选,而司马懿刚好符合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就被大家所需求从而上位,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然,那个,上位的人就不可能是司马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