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713 1
2011-02-22
资本回报率对投资率的影响:中美日对比研究

【原文出处】世界经济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106

【英文标题】Impact of Return Rate to Capital on Investment Ratio:

    A Comparative Study among China, the U.S. and Japan

【标题注释】本文得到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Robert B. Koopman、Judith M. Dean以及许善达非常有价值的评论和建议,特此感谢。

【作 者】孙文凯/肖耿/杨秀科

【作者简介】孙文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电子信箱:sunwk@ruc.edu.cn,100872;肖耿,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电子信箱:gxiao@brookings.edu,100084;杨秀科,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电子信箱:yangxiuke@gmail.com。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计算,认为:(1)中国居高不下的投资率是由于中国具有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2)由于中国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其他大国,因此带来了FDI的较快速增长。(3)三国资本回报率在过去三十年尚未出现收敛,这意味着投资率差异会持续,FDI将持续涌入中国。(4)资本回报率受经济周期影响,长期资本回报率遵从一个递减的趋势。由于中国的劳动者份额及资本—产出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的高资本回报率将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摘 要 题】专题:国际比较研究

【关 键 词】资本回报率/投资率/FDI

【正 文】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2 16:06:02
【参考文献】
    [1]CCER中国经济观察研究组(2007):《中国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6)——新一轮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微观基础》,《经济学(季刊)》第3期。
    [2]樊明(2009):《中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政治因素——基于中美政治制度比较的一种解释》,《经济经纬》第2期。
    [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5):《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有关情况分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sdpc.gov.cn/zjgx/t20050804_38750.htm
    [4]胡学勤(2007):《我国高投资率问题的若干思考》,《现代经济探索》第9期。
    [5]黄肖琦、柴敏(2006):《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第10期。
    [6]李琴(2004):《FDI流入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第9期。
    [7]李如鹏(2007):《分层探索低消费率之源》,《江苏商论》第5期。
    [8]罗知(2009):《中国FDI流入的决定因素:基于国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南方经济》第1期。
    [9]沈坤荣、田源(2002):《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管理世界》第11期。
    [10]王小鲁、樊刚(2000):《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1]王益煊、吴优(2003):《2003,中国国有经济固定资本存量初步测算》,《统计研究》第5期。
    [12]徐康宁、王剑(2002):《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决定性因素分析(1983-2000)》,《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13]于健(2008):《对我国高投资率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4期。
    [14]张军(2005):《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5]Bai, Chong-En; Hsieh, Chang-Tai and Qian, Yingyi.“The Return to Capital in China.”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6, 2.
    [16]Baumol, W. ; Heim, P.; Malkiel, B. and Quandt, R.“Earnings Retention, New Capital and the Growth of the Firm.”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0, 52(4), pp.345-355.
    [17]Brealey, R. ; Hodges, S.and Capron, D. “The Return on Alternative Sources of Financ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6, 58(4), pp. 469-477.
    [18]Friend, I. and Husic, F.“Efficiency of Corporate Investment.”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3, 55(1), pp. 122-127.
    [19]Gugler, K. ; Mueller, D.and Yurtoglu, B.“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Investment Return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 Journal, 2003, 113 (491), pp. 511-539.
    [20]——.“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Returns on Investmen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004, 47(2), pp. 589-633.
    [21]Japan Statistical Yearbook: 1955-2009.
    [22]Jorgenson, D.W. “Capital Theor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3, 53(2), pp.247-259.
    [23]Koji Nomura and Tadao Futakami.“Measuring Capital in Japan -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2005 OECD Working Party for National Account.
    [24]McFetridge, D.“The Efficiency Implications of Earnings Retention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8,60(2),pp. 218-224.
    [25]Mueller, D. and Reardon, E.“Rates of Return on Corporate Investment.”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3,60(2), pp. 430-453.
    [26]Mueller, D.and Yurtoglu, B.“Country Legal Environme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Performance.”German Economic Review, 2000, 1(2), pp. 187-2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