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MBA专版
511 1
2021-01-08
    随着竞争加剧,企业中对创造价值有重大影响的核心人才(高端技术人才、独当一面创造业绩的企业家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才等)在组织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企业之间对核心人才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在芯片加工领域,韩国、中国相关企业围绕核心技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核心人才的作用,成为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0.0.jpg


01



核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目前,关于企业人才开发,有一种说法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种策略对于普通人才或许是适合的,但对于核心人才肯定是失效的。

    资产专用性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核心人才属于专用性资产,其培育、增值需要较长时间,同时其适用性被限制在一定的专业范围之内。他们主要分布于同业为数不多的领先企业中。

    参与核心人才争夺的企业,一方面需防止内部培养起来的核心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需精准猎取。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民营企业花了很大的代价从行业内引进了一些核心人才,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核心人才往往处于企业较高职位层级,他们的工作绩效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很大。有的企业高层的磨合、调试花了很长时间,但还是没有形成核心团队,轻则错失转型发展的机会,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

    怎么办?在此我提出几点经验性建议。

02



核心人才开发的



7点建议



    第一,需将核心人才的引进、配置和企业战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核心人才进了企业之后,做什么事、负什么责、完成什么项目,以及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事先要有清晰的安排。

    不能笼统地说,我们企业提供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平台,你们就自主、自由地干吧!

    第二,人才种类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

    有些天才型核心人才,只能通过收购兼并其所在企业的方式获取。

    而对于企业内部极少数具有企业家才能的创业人才,可提供合作创业机制。

    第三,调整对核心人才的期望,不能把解决自身难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外面的人身上。

    尤其一些长期在大型企业工作的核心人才,依托规范、专业的组织体系及管理体系,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但到了中小企业复杂、不规范的环境下,往往难以适应,优势受到抑制,可能无法取得良好的绩效。

    第四,根据企业战略明确对核心人才的要求,建立评价标准。

    在标准明晰、期望合理的基础上,对拟引进核心人才的能力(尤其是实战能力)进行细致、准确地评估;

    一时得不出结论的,先用双方退出成本较低的方式(如顾问、合作研究、项目参与等)磨合一段时间—先试婚,再结婚。

    第五,为核心人才创造业绩提供支持,构建赋能机制。

    例如,为他们配置对接团队及助理人员,提供相对规范的流程平台,承诺目标完成所需的资源投入,等等。

    第六,企业创始人从自己做起。

    改变核心人才不认可、不接受、难以融入、高度个性化的习惯,减少随意性、封闭性以及认知上的路径依赖(如沉迷于个体过往的经验中)。

    第七,坚守诚信理念,向完成业绩目标的核心人才兑现利益承诺。

    同时,发生矛盾时也要按照合法合理原则妥善处理双方的矛盾。

0.1.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2-25 18:34:4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