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2-27 09:53:20
ge_ge_521 发表于 2011-2-26 20:55
4# qsbr 我不是反对你的观点,只是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把买房子看做是投资,而不是消费?当时学到这一点时候就感觉很不解,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很好的解释,谢谢……
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投资定义为: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住房投资是家庭和房东购买的新住房。
相对于消费来说,个人认为投资品:企业固定投资,家庭固定投资等使用时间都相当之长,且损耗相对较慢。茅是不清楚还是在为利益集团说话?忽悠谁呢?

当你为未来长期的一个投资品支付更多的时候,也意味着透支了你未来的消费力,我认为比较正确衡量生活水平的应该是消费水平,或者说消费占GDP的比例,这在索罗增长里也提到过。当你花了200万买了房子,然后毕生为其还贷还利息而节衣缩食,这样拉动GDP有什么意义吗?你肯定愿意花50万买房,150万用于未来消费,娱乐。

中国房地产市场本来就是不是市场化的,土地财政就相当于老百姓给ZF交税,税收增加是抑制消费和GDP增长的,参见IS-LM模型。当然中国计算GDP的时候,把这部分土地财政收入也计入了GDP了。所以地卖的越贵,GDP当然越高,但这种GDP的增长对百姓提高生活水平有什么益处呢。

茅的话根本不是所谓的经济学的不同看法,从他的话里还没看出他能有这水平,是不是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为利益集团说话那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09:55:21
lpjdoudou 发表于 2011-2-26 21:46
虽然大家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作为经济学家,茅先生这回这话说的实在是太离谱了,太业余了。一下子把二三十年的钱都花了,这不是杀鸡取卵吗?后二三十年花什么。就算买房子是消费不是投资,一下子超前消费二三十年,经济还能健康运行吗?何况买房子在中国一直都是按投资算的,他老人家不应该不知道吧?我想,并不是他不懂,而是屁股决定脑袋,他一屁股坐到了房地产一边。
买房,无论在哪都按投资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0:02:57
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这么看,KFS可以把房子卖的很贵,那人家农民伯伯也可以把粮食卖的很贵
也可以拉动GDP,假如你一个月月收入是6000,花5000用在吃饭上,而且每年粮食涨15%,但保证你可以买得起,这样GDP不断被拉动,然后农民经济学家会出来告诉你粮食价格大涨,可以很好的拉动GDP,对“振兴内需”那是相当给力啊,因为再有本事能不吃饭啊?

这样的话,你会觉得你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吗?

当然,现实中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粮食问题会带来社会不稳定,但没一个国家因为房子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所以某些人就利用老百姓这点让大家一辈子为房子打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05:53
hhj 发表于 2011-2-26 17:38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6 15:19
“京十五条”与市场经济违背吗?茅于轼:“当然是违背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买卖。限制自由买卖就是非市场行为。倒不是说非市场的措施不能用,问题是这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跟宏观的要求相背。宏观要求是要振兴内需,要鼓励大家买,买一个房子就要好几百万,够一个人几十年的消费。人们不买房,内需从哪儿来?应该鼓励人们买房,这才有内需。因此,这个药方开得不对。”
观点可以讨论,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人格品质什么的,一个经济学的群,能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
我就觉得这段话有它自己的道理,问题是他指出“京十五条”的问题,自己却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
我也觉得“京十五条”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能治本。
土地财政才是问题的根本之一。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人们承受过高房价,是振兴内需的要求吗?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这反而导致抑制内需,从而走向茅于轼主张的反面结果。因此“宏观要求”不是要高房价的现在鼓励人们买房,相反,是要抑制人们投机炒房。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有些钱来满足他们的其它需要,从而振兴内需。
请各位围绕以上这个论点展开讨论好了,其它的话就不必要了。
我的观点是不会抑制内需。你见过中国人在房价不高的时候大肆消费么?

鼓励人们买房没有错误,**要做的是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境地,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解决投机的问题,真正保证房地产市场的自由运行。

投机炒房和消费性的买房是两码事情,限制投机当然没有错,消费性的买房则是要鼓励的。

对于实在买不起房的,则要提供保障性措施。

至于对政策效果的争论,我希望能够放开讨论,动不动就说人家可笑会压制言论,在争论的时候,谁又知道谁对谁错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15:24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7 11:05
hhj 发表于 2011-2-26 17:38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6 15:19
“京十五条”与市场经济违背吗?茅于轼:“当然是违背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买卖。限制自由买卖就是非市场行为。倒不是说非市场的措施不能用,问题是这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跟宏观的要求相背。宏观要求是要振兴内需,要鼓励大家买,买一个房子就要好几百万,够一个人几十年的消费。人们不买房,内需从哪儿来?应该鼓励人们买房,这才有内需。因此,这个药方开得不对。”
观点可以讨论,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人格品质什么的,一个经济学的群,能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
我就觉得这段话有它自己的道理,问题是他指出“京十五条”的问题,自己却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
我也觉得“京十五条”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能治本。
土地财政才是问题的根本之一。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人们承受过高房价,是振兴内需的要求吗?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这反而导致抑制内需,从而走向茅于轼主张的反面结果。因此“宏观要求”不是要高房价的现在鼓励人们买房,相反,是要抑制人们投机炒房。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有些钱来满足他们的其它需要,从而振兴内需。
请各位围绕以上这个论点展开讨论好了,其它的话就不必要了。
我的观点是不会抑制内需。你见过中国人在房价不高的时候大肆消费么?

鼓励人们买房没有错误,**要做的是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境地,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解决投机的问题,真正保证房地产市场的自由运行。

投机炒房和消费性的买房是两码事情,限制投机当然没有错,消费性的买房则是要鼓励的。

对于实在买不起房的,则要提供保障性措施。

至于对政策效果的争论,我希望能够放开讨论,动不动就说人家可笑会压制言论,在争论的时候,谁又知道谁对谁错呢?
顶一下,说的不错,比之砖家,我以为楼主比他们强的多,理性的多,不像砖家就会拿一块砖头砸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17:50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7 11:05
hhj 发表于 2011-2-26 17:38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6 15:19
“京十五条”与市场经济违背吗?茅于轼:“当然是违背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买卖。限制自由买卖就是非市场行为。倒不是说非市场的措施不能用,问题是这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跟宏观的要求相背。宏观要求是要振兴内需,要鼓励大家买,买一个房子就要好几百万,够一个人几十年的消费。人们不买房,内需从哪儿来?应该鼓励人们买房,这才有内需。因此,这个药方开得不对。”
观点可以讨论,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人格品质什么的,一个经济学的群,能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
我就觉得这段话有它自己的道理,问题是他指出“京十五条”的问题,自己却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
我也觉得“京十五条”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能治本。
土地财政才是问题的根本之一。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人们承受过高房价,是振兴内需的要求吗?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这反而导致抑制内需,从而走向茅于轼主张的反面结果。因此“宏观要求”不是要高房价的现在鼓励人们买房,相反,是要抑制人们投机炒房。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有些钱来满足他们的其它需要,从而振兴内需。
请各位围绕以上这个论点展开讨论好了,其它的话就不必要了。
我的观点是不会抑制内需。你见过中国人在房价不高的时候大肆消费么?

鼓励人们买房没有错误,**要做的是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境地,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解决投机的问题,真正保证房地产市场的自由运行。

投机炒房和消费性的买房是两码事情,限制投机当然没有错,消费性的买房则是要鼓励的。

对于实在买不起房的,则要提供保障性措施。

至于对政策效果的争论,我希望能够放开讨论,动不动就说人家可笑会压制言论,在争论的时候,谁又知道谁对谁错呢?
房价不高的时候没大肆消费是由于中国人对未来保障缺乏安全感所导致的。
如果ZF可以把医疗,教育,养老等都保障做得更好,消费者的消费预期自然就改善了,谁不愿意在有生之年,生活的更好
消费性的买房则是要鼓励的,前提是:房价是合理的
如果明年房价10万1平米,你还鼓励消费买房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19:59
ican20122740 发表于 2011-2-26 19:21
茅哥 显然不懂经济。中国老百姓的几十年的积蓄 ,那些本应用来 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积蓄,本来可以来动中国内需的积蓄,如果用来买房,买一些本就定价很不合理的房子,这样百姓的积蓄不仅被大量套牢,国内的内需也不可能拉动。
茅哥显然比你懂经济。

中国老百姓几十年的积蓄,肯全部用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么?恐怕还要剩下一点以防不时只需。如果用来买房,积蓄如何会被套牢?因为已经花出去了啊。房地产这几年对经济的拉动有目共睹。

楼主讲的含义可能是从长远考虑的,从长远来看,不合理的房价拉动的经济显然是有害的,这个我没有异议。一线城市现在的房价当然很不合理的,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开始有不合理的倾向,这个我也没有异议。但是,需要看到,一些小县城的房价还是比较合理的,所谓合理,是指老百姓承受的起,但是是在比较艰难的承受,这使得老百姓生活质量不高。

因此,单纯从拉动内需的角度来开,鼓励买房比鼓励日常消费有效果。但是,一旦房地产泡沫形成并且破裂,对经济的危害则是十分巨大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要鼓励老百姓买房,但要有效防止高房价对经济的危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21:41
这个话题的确没什么好争论的,说高房价拉动内需本事就是可笑的或者说是有目的性的。
即使通过高房价在社会中进行了财富的转移使得一少部分人消费能力急剧上升,那也最终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而已。拉动的消费只是拉到了一少部分人头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26:00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7 11:19
ican20122740 发表于 2011-2-26 19:21
茅哥 显然不懂经济。中国老百姓的几十年的积蓄 ,那些本应用来 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积蓄,本来可以来动中国内需的积蓄,如果用来买房,买一些本就定价很不合理的房子,这样百姓的积蓄不仅被大量套牢,国内的内需也不可能拉动。
茅哥显然比你懂经济。

中国老百姓几十年的积蓄,肯全部用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么?恐怕还要剩下一点以防不时只需。如果用来买房,积蓄如何会被套牢?因为已经花出去了啊。房地产这几年对经济的拉动有目共睹。
你拉动经济是为了什么?为了GDP的数字更好看吗?
你愿意用毕生积蓄买房还是花更多的钱用在吃喝娱乐上,你觉得哪个生活水平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28:43
ge_ge_521 发表于 2011-2-26 20:55
4# qsbr 我不是反对你的观点,只是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把买房子看做是投资,而不是消费?当时学到这一点时候就感觉很不解,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很好的解释,谢谢……
投资还是消费?
如果是从经济学含义上来分析,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对于明确的买房自己住的,我认为理所当然的要归为消费。

其实这个就好比你买了十袋方便面,是消费还是投资?自己吃就是消费,准备卖出去赚点钱那就是投资呗。

这也是为什么我赞同鼓励消费性购房,而要严厉打击投资投机性住房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37:29
lpjdoudou 发表于 2011-2-26 21:46
虽然大家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作为经济学家,茅先生这回这话说的实在是太离谱了,太业余了。一下子把二三十年的钱都花了,这不是杀鸡取卵吗?后二三十年花什么。就算买房子是消费不是投资,一下子超前消费二三十年,经济还能健康运行吗?何况买房子在中国一直都是按投资算的,他老人家不应该不知道吧?我想,并不是他不懂,而是屁股决定脑袋,他一屁股坐到了房地产一边。
把二三十年的钱花完的问题在哪里?在于未来二三十年没有保障。如果有保障,未必就是杀鸡取卵。但是这种超前消费的利弊在美国已经显现,不讨论。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需要花二三十年的钱,事实上,我也认为花二三十年的钱来买房是不合理的。

买房子在中国按投资计算,这不代表老百姓买房就全部是投资性的,老百姓买房是为了消费还是投资,不是由**部门的统计方法所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38:29
杨振伟 发表于 2011-2-26 22:43
忍不住再顶,其实有的经济学家的水平,还不如一般人的常识。
批判总是很容易,我也想说,其实有些批判别人的人,水平还真不咋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42:16
hhj 发表于 2011-2-27 07:32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1-2-26 21:18
我觉得第一要跟说真话。这个真话未必正确,但是是自己的真心话。
再说经济学这个东西,本就没有对错。
如果是玩笑话那还可以,中国人喜欢说反话的。如果是真心话那就成问题了,那就说明洞察力太差了。
前提是你要搞清楚,在没有被历史证明之前,所谓洞察力问题神马的其实都是浮云。

盲目自信自己的洞察力的人才是真正可笑的。当然,对自己的洞察力都不自信,也没必要发表评论了。

所以,自信自己的洞察力,而不轻易取笑别人的洞察力,恐怕是文明争论的基本涵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48:29
qsbr 发表于 2011-2-27 11:17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7 11:05
hhj 发表于 2011-2-26 17:38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6 15:19
“京十五条”与市场经济违背吗?茅于轼:“当然是违背的,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买卖。限制自由买卖就是非市场行为。倒不是说非市场的措施不能用,问题是这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跟宏观的要求相背。宏观要求是要振兴内需,要鼓励大家买,买一个房子就要好几百万,够一个人几十年的消费。人们不买房,内需从哪儿来?应该鼓励人们买房,这才有内需。因此,这个药方开得不对。”
观点可以讨论,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人格品质什么的,一个经济学的群,能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
我就觉得这段话有它自己的道理,问题是他指出“京十五条”的问题,自己却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
我也觉得“京十五条”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能治本。
土地财政才是问题的根本之一。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人们承受过高房价,是振兴内需的要求吗?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这反而导致抑制内需,从而走向茅于轼主张的反面结果。因此“宏观要求”不是要高房价的现在鼓励人们买房,相反,是要抑制人们投机炒房。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有些钱来满足他们的其它需要,从而振兴内需。
请各位围绕以上这个论点展开讨论好了,其它的话就不必要了。
我的观点是不会抑制内需。你见过中国人在房价不高的时候大肆消费么?

鼓励人们买房没有错误,**要做的是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境地,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解决投机的问题,真正保证房地产市场的自由运行。

投机炒房和消费性的买房是两码事情,限制投机当然没有错,消费性的买房则是要鼓励的。

对于实在买不起房的,则要提供保障性措施。

至于对政策效果的争论,我希望能够放开讨论,动不动就说人家可笑会压制言论,在争论的时候,谁又知道谁对谁错呢?
房价不高的时候没大肆消费是由于中国人对未来保障缺乏安全感所导致的。
如果ZF可以把医疗,教育,养老等都保障做得更好,消费者的消费预期自然就改善了,谁不愿意在有生之年,生活的更好
消费性的买房则是要鼓励的,前提是:房价是合理的
如果明年房价10万1平米,你还鼓励消费买房吗?
前提我已经讲了,你没看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2:02:47
qsbr 发表于 2011-2-27 11:26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7 11:19
ican20122740 发表于 2011-2-26 19:21
茅哥 显然不懂经济。中国老百姓的几十年的积蓄 ,那些本应用来 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积蓄,本来可以来动中国内需的积蓄,如果用来买房,买一些本就定价很不合理的房子,这样百姓的积蓄不仅被大量套牢,国内的内需也不可能拉动。
茅哥显然比你懂经济。

中国老百姓几十年的积蓄,肯全部用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么?恐怕还要剩下一点以防不时只需。如果用来买房,积蓄如何会被套牢?因为已经花出去了啊。房地产这几年对经济的拉动有目共睹。
你拉动经济是为了什么?为了GDP的数字更好看吗?
你愿意用毕生积蓄买房还是花更多的钱用在吃喝娱乐上,你觉得哪个生活水平更好?
这个问题没什么好争论的,完全否定房地产经济的作用我认为是错误的,与此同时,房地产经济发展到现在所带来的危害性我也并不是没有看到。

如果没有房地产经济,或者扩大到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你觉得会有这么多农民工吗?

农民工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这就是事情的两面性。

本质问题是分配不公。

有人买房就有人建设,有人建设就有劳动付出,有付出就有回报,回报抵不上付出,问题就来了。

试想,如果**土地财政大部分用来改善民生,例如建保障性住房,房价能这么高?房价不这么高,还会有你我今天争论的问题?

我谈的是鼓励买房和房地产经济的有利一面,并不否认其有害的一面。

你的反问在逻辑上来讲,是试图用其有害的一面来推翻我对其有利面的阐述,我对这一逻辑是不认同的。

任何事物都要注意他的系统性,比如说我鼓励老百姓买房,也是有前提的,希望你不要忽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01:20
现在的高房价对经济有好处也有坏处,这点没错。
但对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如果对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没有好处,那么对经济有好处有什么用,只是拉大了贫富差距而已。

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之低,增长速度之低。与其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速度令世界乍舌。
这就是鼓励老百姓买房之后,提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使一小部分人富了起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使劳苦大众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

所以这个循环是:买房->拉动经济->财富转移->结果:少部分人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人生活水平下降

这就是茅学家提倡的买房拉动经济,提升内需的最终结果,他就接着忽悠吧

这里面的逻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经济增长不等于整体生活水平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06:18
君不见公务员待遇水平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社会中腐败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都指望着做灰领,很多白领都在考公务员
社会的总体灰色收入也是随着“经济增长”而迅速增长,这些钱都从哪里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10:59
所谓的无良的经济学家就像电视里的证券分析师类似
证券分析师是替券商说话的,忽悠股民买进买出股票,从而券商可以赚取手续费
而无良的经济学家是在替谁说话,想想便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16:34
qsbr 发表于 2011-2-27 13:06
君不见公务员待遇水平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社会中腐败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都指望着做灰领,很多白领都在考公务员
社会的总体灰色收入也是随着“经济增长”而迅速增长,这些钱都从哪里来的?
哈哈,原来公务员也会被代表,我就是公务员,一个月按照工资制度,应该拿1500元,其实根本拿不到,一个月平均也就1200多元钱,中秋节也就2斤月饼,春节也就500元奖金,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啦,也许大家看到的都是那些高官或者在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因此,就也拿来代表我们了,悲哀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19:58
qsbr 发表于 2011-2-27 13:10
所谓的无良的经济学家就像电视里的证券分析师类似
证券分析师是替券商说话的,忽悠股民买进买出股票,从而券商可以赚取手续费
而无良的经济学家是在替谁说话,想想便知道
不过还是很赞成这些话的,无良的学者,危害猛于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23:11
杨振伟 发表于 2011-2-27 13:16
qsbr 发表于 2011-2-27 13:06
君不见公务员待遇水平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社会中腐败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都指望着做灰领,很多白领都在考公务员
社会的总体灰色收入也是随着“经济增长”而迅速增长,这些钱都从哪里来的?
哈哈,原来公务员也会被代表,我就是公务员,一个月按照工资制度,应该拿1500元,其实根本拿不到,一个月平均也就1200多元钱,中秋节也就2斤月饼,春节也就500元奖金,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啦,也许大家看到的都是那些高官或者在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因此,就也拿来代表我们了,悲哀啊!!
所以,发达地区的房价高的离谱,肯定比你所在的地方更不合理,你的话正印证了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4:30:33
qsbr 发表于 2011-2-27 13:01
现在的高房价对经济有好处也有坏处,这点没错。
但对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如果对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没有好处,那么对经济有好处有什么用,只是拉大了贫富差距而已。

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之低,增长速度之低。与其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速度令世界乍舌。
这就是鼓励老百姓买房之后,提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使一小部分人富了起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使劳苦大众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

所以这个循环是:买房->拉动经济->财富转移->结果:少部分人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人生活水平下降

这就是茅学家提倡的买房拉动经济,提升内需的最终结果,他就接着忽悠吧

这里面的逻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经济增长不等于整体生活水平提高
现在的高房价对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是否代表房地产经济对提高整体生活水平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是对当初房地产经济政策的批判还是对如今高房价的批判,这是显然不同的两个答案,而对高房价的批判其实是没有争议的。

关于证券分析师的比喻无聊透顶,事实上,无论证券分析师怎样分析,从整体意义上而言,老百姓都不可能从他们的口中赚钱。

无良一词未免太过偏颇,我倒是认为,如果思想真的十分自由,不存在对异于自己观点的无端嘲笑和谩骂,那本来应当存在各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我反对用无良一词来形容某些学者,貌似那样做就可以凸显自己是多么的伟岸正直。

实际上,我认为恰恰是思想的不自由,导致具有某种倾向性的观点被利益方过度使用,而相反一方的观点则被忽略,这也是为什么显得为老百姓说话的经济学家不多的原因。

但是从经济学的事实上来讲,以有良或者无良来批判经济学家,实在是有失妥当。

我并不否认这类学者的存在,但是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他们只是过于注重了事实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7:07:00
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对投资的定义,在所有的国家,购买新房产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这是经济学本科生都应该知道的
而茅学者认为高房价可以拉动内需,犯了最基本的错误,原因可能有两个:
1. 他应该回去补习经济学
2. 他是为利益集团说话

我更愿意相信他的知识不存在那么重大的缺陷,所以他的话必然代表了某些利益团体,从而获得他个人的利益。说他无良,并无过分之处。如果是不懂经济的老百姓,说买房拉动内需,那也许还情有可原。
但作为经济学家,你说错也可以,但请别以你的身份误导公众,公开说出这样的话,是企图误导舆论还是误导政策的制定?
俗话说:长的丑不是他的错,出来吓人就不对了

这种行为如果不受到批判和纠正就是最大的黑白颠倒,这已经不是什么学术问题的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7:20:08
茅学者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买卖。限制自由买卖就是非市场行为。倒不是说非市场的措施不能用,问题是这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跟宏观的要求相背。”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别拿“市场经济”作为驳斥限购令的理由,这是站不住脚的。
1. 中国房地产市场本来就不是市场化的,ZF是单一的土地卖家,有人跟ZF进行市场化竞争了吗?
2. 限购令只是临时性的干预政策,**有说永远执行下去吗?政策才出台了1,2个月,就有人开始叫唤了,是何居心? 按茅学者的说法,国家粮食涨价的时候,国家也不应该把储备粮推向市场来平抑粮价,因为咱们是市场经济啊,要“市场化”,让他去涨吧。08年国家出台支持房地产发展政策的时候也没见茅学者出来说不建议采用非市场化措施啊。
3,茅学者说“限购令解决不了问题”,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限购令解决不了长期的问题。”这点是没错的,但限购令本来就是短期的啊,那是在没更好的愿意执行的办法下的办法。
茅学者少说了几个字,企图或者说已经误导了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8:11:57
qsbr 发表于 2011-2-27 17:07
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对投资的定义,在所有的国家,购买新房产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这是经济学本科生都应该知道的
而茅学者认为高房价可以拉动内需,犯了最基本的错误,原因可能有两个:
1. 他应该回去补习经济学
2. 他是为利益集团说话

我更愿意相信他的知识不存在那么重大的缺陷,所以他的话必然代表了某些利益团体,从而获得他个人的利益。说他无良,并无过分之处。如果是不懂经济的老百姓,说买房拉动内需,那也许还情有可原。
但作为经济学家,你说错也可以,但请别以你的身份误导公众,公开说出这样的话,是企图误导舆论还是误导政策的制定?
俗话说:长的丑不是他的错,出来吓人就不对了

这种行为如果不受到批判和纠正就是最大的黑白颠倒,这已经不是什么学术问题的事了。
你也不要忘记了,将购置房产归为固定资产投资其实是很无奈的,对很多人而言,住房本质上就是一种消费,这是连老百姓都知道的。

凯恩斯认为投资是对资产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收益活动进行预测的一项活动。


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看来,投资的确切定义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投资必须是建立在“详尽分析”基础之上。其次,投资应该具有“安全性”的保障。第三,投资的预期结果是必须能够得到“满意的回报”。


很显然,将购置房产一概划为投资是有失妥当的,并不是因为经济学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因为区分投资性购房和消费性购房是有难度的,而且由于购置房产通常数额巨大以及其牺牲未来消费的巨大代价,将购房划为投资也具有合理成分。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这里所说的投资和消费的概念区分,那我另举一例:比如喝牛奶,投资还是消费?如果你将其看做是对自己身体的投资并期望依靠好身体来获得收益,那么将购买牛奶的行为归为投资也未尝不可。

当然,这里所举的例子有点极端,不必对此过于苛求,我只是想说,购买住房的行为由于其复杂性,单纯归为投资和消费都是不合理的。

不管房地产经济在以前扮演了多么不光彩的角色,也不管相关方面是否承认,其扩大内需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也就是说,买房拉动内需的说法我是认可的。

讨论的焦点应当是,这种掏空老百姓的口袋的方式是合理的么?

我认为是不合理的,这一点和教育收费类似。

和你的矛盾在于,我赞同买房可以拉动内需,但是这种方式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严重不合理。

而你压根就不赞同买房可以拉动内需的说法。


这种争论导致的最后政策建议的差别就在于,我会建议有关方面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确保中低收入的基本住房保障,在此基础上让房地产市场尽量自由运行。而你,除了住房保障之外,大概会对市场施以更多的干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8:17:25
杨振伟 发表于 2011-2-27 08:20
呵呵,这是一个很难几句话阐述清楚的问题,在完全自由市场下,也没有完全的自由,因为自由是与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本相一致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我赞成完全干预,干预与市场二者的结合才是最好的结局,但是如何市场化,如何干预却很有讲究的。
现在不讲“完全自由市场”,只讲打破垄断,尤其是权力性质的垄断。如果自由只与资本相一致,那是不是就只是资本的自由呢?只给予多钱者自由而不给予其它人自由,这已经不再是自由,而是专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8:19:23
qsbr 发表于 2011-2-27 09:55
买房,无论在哪都按投资算
如果房价一直下跌,它还算投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8:26:13
qsbr 发表于 2011-2-27 17:20
茅学者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买卖。限制自由买卖就是非市场行为。倒不是说非市场的措施不能用,问题是这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跟宏观的要求相背。”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别拿“市场经济”作为驳斥限购令的理由,这是站不住脚的。
1. 中国房地产市场本来就不是市场化的,ZF是单一的土地卖家,有人跟ZF进行市场化竞争了吗?
2. 限购令只是临时性的干预政策,**有说永远执行下去吗?政策才出台了1,2个月,就有人开始叫唤了,是何居心? 按茅学者的说法,国家粮食涨价的时候,国家也不应该把储备粮推向市场来平抑粮价,因为咱们是市场经济啊,要“市场化”,让他去涨吧。08年国家出台支持房地产发展政策的时候也没见茅学者出来说不建议采用非市场化措施啊。
3,茅学者说“限购令解决不了问题”,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限购令解决不了长期的问题。”这点是没错的,但限购令本来就是短期的啊,那是在没更好的愿意执行的办法下的办法。
茅学者少说了几个字,企图或者说已经误导了舆论
市场还是非市场?这个争论是世界范围的。

增税还是减税?难道在一片减税声中说不能减税就是无良了么?这简直就是思想界的悲哀。

你可以去看看张五常对茅于轼的评价,他说他俩的观点很多不一样,难道他们两个里面至少有一个是无良的?

动不动就上升到非学术问题的场面,试问,学术问题的层面你搞清楚了么?

中国经济学家越来越多的陷入上下不讨好的局面,茅于轼不被上面看好,从去年12月份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不被老百姓看好,是因为说了一些令老百姓不可理解的观点。那么,他到底代表的是谁的利益?房地产商?

事实上,动不动就将问题上升到非学术高度的人,是最爱打击异己观念的人。

这与思想的自由相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8:28:38
lzhfgood 发表于 2011-2-27 11:05
我的观点是不会抑制内需。你见过中国人在房价不高的时候大肆消费么?
鼓励人们买房没有错误,**要做的是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境地,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解决投机的问题,真正保证房地产市场的自由运行。
投机炒房和消费性的买房是两码事情,限制投机当然没有错,消费性的买房则是要鼓励的。
对于实在买不起房的,则要提供保障性措施。
至于对政策效果的争论,我希望能够放开讨论,动不动就说人家可笑会压制言论,在争论的时候,谁又知道谁对谁错呢?
你看清楚了吗?茅于轼说:“买一个房子就要好几百万,够一个人几十年的消费。”这是什么意思?分明是要人们容忍高房价,并且认为这样的高房价可以“振兴内需”,是“宏观要求”。因此与你所主张的“让房价回归合理境地”根本不同了。谁都知道,当房价“回归合理境地”时,就没有什么买房错不错误可言了,更没有什么“限购”可言了。投机炒房和消费性的买房是两码事情,但你如何区分这两者?通过禁止二手房出卖来区分它们吗?你说我买房是消费性的,但在时我又将房子出卖了,如果你说我买房是投机行为,但我现在还不出卖,你奈何我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20:05:28
我觉得他的本意不是这样,他的意思是房子其实应该和其它商品一样成为普通百姓也能正常消费的对象。限购令这种东西有点治标不治本的味道,你不让有钱的人买房,没钱的人就买的起了吗?关键在于如何调节分配,商品房就该让有钱的人买,相反国家应该多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让人人有房住。商品房涨就涨,只要无碍民生就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