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军旗到走象棋 -----WTO 时代的**职能转变漫谈 姚益龙
最近几年,经常与儿子玩各种棋类游戏。我教会了儿子军棋(陆军棋)、中国象棋,儿子却是我的国际象棋启蒙教师。在与儿子几年的对弈过程中,不仅享受了许多天伦之乐,而且也有了一些 “ 胡思乱想 ” 。在最近三年有关 WTO 问题的近百场讲座中,作为调料,这些 “ 胡思乱想 ” 也曾活跃过课堂气氛。承蒙学员鼓励,现将这些 “ 胡思乱想 ” 说出来就教于大家。望不吝赐教。
一、 棋类游戏的乐趣与哲理 大概从儿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与儿子下军棋。军棋有多种玩法。最常见的是明棋、暗棋两种走法。父子俩下棋以消遣为目的,所以我们下得较多的是明棋(俗称翻棋)。我喜欢这种不动脑筋的简单走法。按军棋的游戏规则,上级可以吃下级而且可以越级吃子,同级可以对碰(同归于尽),但下级不能吃上级, “ 低级别的棋子 ” 对 “ 高级别的长官 ” 则无任何约束办法。司令可以吃从军长到排长、工兵等一切低于自己级别的官兵。除了炸弹,最高长官司令不怕对方任何棋子。所以,要想取胜就要尽快翻出自己 “ 高级别的长官 ” 如军长、司令等。这些 “ 高级别的长官 ” 尽早出来,就可以尽早使用上级吃下级、越级吃子的特权,杀尽对方的棋子而获胜。由于只有炸弹可以制约 “ 高级别长官 ” ,因而要想取胜还要想方设法保护 “ 高级别的长官 ” 的安全,尽可能销毁对方的炸弹,也就是主动用己方级别较低的例如营长以下的棋子充当 “ 人体炸弹 ” 销毁对方炸弹。一旦炸弹被毁,自己 “ 高级别的长官 ” 就没有任何威胁,就可以吃杀对方任何棋子。如果实在一时销毁不了对方的炸弹,司令等 “ 高级别的长官 ” 也可暂时躲在安全的行营,伺机再出,见机行事。因此, “ 以权力为中心 ” 、 “ 暗箱操作 ” 、 “ 安全行营 ” 是军棋游戏规则的特点。尽快找出并尽可能维护司令、军长等高级长官的安全和权威是下军棋的最佳策略。 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儿子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再下军棋了。不仅因为他老是输,而且认为输的原因主要是他运气差。他的 “ 高级别长官 ” 经常被我的炸弹炸死。儿子从九岁开始就得出 “ 军棋主要靠运气取胜 ” 的结论 ,认为再玩这种 “ 运气型游戏 ” 是 “ 幼稚 ” 的表现。于是,为了维护为人父的尊严,我们又开始玩不靠运气的象棋。 在中国象棋游戏中,双方拥有帅(将)、仕(士)、相(象)、车、马、炮、兵(卒)共 6 类 16 个棋子。开战前双方以楚河汉界为分。中国象棋的规则及其下棋思路与军棋完全不同:首先,各类棋子职责分明,都必须按自己固定的活动范围和行走路线行走:帅(将)和仕(士)只能在九宫之中处理 “ 内务 ” ,相(象)只能在自己方的棋盘内协助防务,只有车马炮兵(卒)可以越过边界战斗;其次,所有棋子所处位置、行走方法、路线都是公开的、透明的、固定的。 这就排除了那种军棋游戏中开战时由于运气差别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最后,象棋棋子不象军棋那样有绝对大小之分,各个棋子能力或地位的差别主要反映在活动范围、活动的机动性或移动速度方面。任何棋子都没有绝对的大或小,在它的规则范围内都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吃掉任何棋子。即使是移动速度最慢的兵(卒)也能吃掉任何较它 “ 地位高级 ” 的棋子。因此, “ 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相互配合 ” 是中国象棋规则的特点和核心思想。中国象棋规则排除了权力上的 “ 生来就不平等 ” 现象。 除大家所熟悉的正规下法之外,中国象棋还有一种 “ 军棋式 ” 下法:即把所有棋子翻过来底面朝上放在半边棋盘内,将象棋棋子按帅(将)仕(士)相(象)车马炮兵(卒)顺序排列大小,再按军棋的 “ 上级吃下级 ” 规则下象棋。我们开始是按正规下法玩。儿子刚开始下棋的时候,往往见了子就吃,殊不知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儿子顾此失彼,往往吃了我的卒子却被我吃掉他的马或炮。我的马和炮、车和相常常相互保护,儿子每吃一棋子总要付出使他后悔的代价。输得不耐烦了,要求我用 “ 军棋式 ” 下法跟他玩。两种玩法我们父子俩交替着进行。 在我 “ 故意让棋 ” 等激励机制的刺激下,两年之后,儿子进步很快,在同学中已属常胜将军,但还是常常被我 “ 一不小心 ” 就赢了。儿子象棋输了,这回不再用 “ 运气不好 ” 来找理由。因为他知道双方从一开始就是处于完全的平等状态。儿子赢不了我,又不明白军棋与中国象棋之间的上述差别。于是,要求来一种尽可能公平的游戏 —— 国际象棋。这回他是老师。我们对着说明书一起学。 据考证,现代国际象棋应该与中国象棋同本同源。象棋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北周鲜卑族统治时期,随后在中国演变成现代中国象棋,流传到日本后演变成 “ 将棋 ” ,流传到中东地区后形成波斯象棋后再演变成了今天的国际象棋。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两者构棋思路如出一辙,走法和规则也非常类似。国际象棋对弈双方也都拥有 16 个棋子,包括:王和后各 1 个,车、象、马各 2 个,兵 8 个。但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规则却有以下区别:( 1 )没有楚河汉界之分,任何棋子都可以在整个棋盘范围内活动,各种棋子力量比中国象棋所对应的棋子力量更强。( 2 )王(帅)和象活动范围大大扩大,拥有在棋盘所有区域作战的能力。( 3 )中国象棋的帅(将)配有专职的警卫人员 —— 仕(士),而国际象棋则把专职警卫换成了具有作战能力的后。( 4 )国际象棋棋盘较中国象棋小,很多棋子又可走斜线,因而国际象棋盘上每个方格承受的火力远比中国象棋密集。( 5 )小兵拥升变的机会。作为最底层的下级士兵经过奋斗到达底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立即变为后、车、象、马中的任何一种。国际象棋所有的这些特点使得各类棋子的能量更大,对弈局面更为复杂,战斗也更为激烈。在国际象棋的对弈中我常常输给儿子。 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经济社会的现实反映。经济制度其实就是游戏规则。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史就是我和儿子下棋的历史。
二、 从走 “ 军棋 ” 到走 “ 中国象棋 ” 1979 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使用的是典型的军棋规则。 1979——1993 年间我国执行的是 “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或 “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实际上是军棋和象棋的混合,或曰 “ 使用军棋的规则下象棋 ” 。 1993 年十四大后我国提出建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的目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要使用 “ 中国象棋规则 ” ,从而实现了 “ 从走军棋到走象棋 ” 的第一次飞跃。 1 、计划经济时代的军棋规则。 30 多年的计划经济从形成的开始就带有明显的 “ 军棋经济 ” 历史痕迹,不仅**管理经济的部门大多由战争年代部队军需后勤管理部门转化来,而且大多数计划部门官员本身就是出身于军人。 “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 , “ 计划就是命令 ” 。因此,计划经济具有军棋规则的明显特征:权力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