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龙九 发表于 2011-2-26 01:59 
社会主义民主文明建设。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
2,关于经济体制层面上的社会主义理想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只能依靠计划经济的禁令被打破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依靠计划手段的 禁 区也被越过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 场 经 济,这是邓 小 平同志的论断。我完全支持这 个论 断。
(作者:邱治平)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润(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利润)是具体的产出么?不!我来告诉你那利润是交换中的劳动剩余的货币支配形式,与产出无关。
既然利润不代表产出,那利润还和效率有个屁的关系,真正的效率应该是以最小的消耗追求最大化的产出(满足),而不是金钱,利润,从系统整体上说利润与亏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劳动与货币交换的剩余差值,根本不涉及具体的产出,及人对物效用的评价。
还有权产界定与经济问题,都是为了追求一种目标原子,那就是钱是货币(价值),而价值如果兑现的不是具体的实物产出或者说人对物的效用评价,而是人支配人的关系,那么市场经济就邪恶了。
的确界定产权,才促进利润,但利润是产出么???
古典经济学就认为价值、资本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与生产力、科技等无关,而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的均衡,都是描述的市场经济社会支配力量的均衡。
市场经济压根就不是新古典瓦尔拉斯的技术与人选择的均衡,与资源配置无关,而是社会支配力量的均衡。
竞争也不是什么技术竞争,而是平均利润率为主的积累竞争,这种竞争不会导致优化配置资源,确会加重人们的劳动消耗(即剥削,剩余价值的剥削实际上就是物价上涨,剩余价值可不是什么具体的剩余财富,而是交换中的劳动剩余)。
制度经济学派的厂商理论,把交换成本加到新古典的生产涵数上是什么意思?科斯他自己就指出新古典对厂商的描述,只是一个生产涵数,但遗憾的是他自己为什么还是要把交易费用加到新古典的生产涵数上,这么计算成本的方法根本就不是现实中企业的成本收益。新制度经济学派依然把新古典的价格理论作为其根基,根错了什么都是错的。
在这里固定成本(不变成本)、可变成本、准租金和利润等实际企业使用的概念与新古典的成本收益计算是不同的,新古典的这些概念是以技术、实物的投入和产出,即生产涵数来计量的,而现实中的企业的成本收计算完全是采用货币计量的,这二者之间是不可能使用物价指数使他们相同。
在实际资本主义中,一台机器置配几个工人和厂房盖多大规模,那是工程师的事,企业家要做的只是花大价钱把更好的工程师从别的企业挖来,然后技术上的就交给工程师,计算企业成本只是工程师的工资。
而新古典的厂商理论中,固定成本是堆机器和厂房,它们短期是不变的,再把作为可变成本的工人加到机器上去,考察产量,由此可以得到一条U型的平均成本曲线,可以采同样的方法考察长期成本和规模收益变动,这些可以说都是正确的,也在企业的实物生产中存在。但是,你只要拿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就会发现,上述这些成本和产出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本找不到的。这里只有花多少钱和赚多少钱,如果货币成本收益是按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的那样,那么总经理或者懂事长一定是工程师,而且还必须找一个数学最好的财务总监给他计算。而现实中懂事长、总经理们根本就不懂技术,也根本不需要知识技术,与成本收益有关的是货币,即工程师和雇员的工资。他们并不需要理性的像工程师那样核算实物成本,所要的只是凯恩斯所说的“动物精神”,去和其它“动物”争斗和摆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斗争。他可以不懂技术上的事,甚至不懂算术,但他们能没有勇气,正如前面所说,实际成本核算只是工程师的货币工资,与新古典的生产涵数是没有关系的。
并且在现实资本主义中,企业是不能依据折旧来计算成本的,因为“机器”的价格是可变的且可以随时在资本市场上卖出去,他们必须根据企业股票价格变动买卖企业的资产和把这种资产价格变动与生产成本(这际上是雇员的工资)和收益联系起来,而且可以通过这种资产交易修改会计报表,以使能够从银行获取贷款和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这种成本收益与新古典的生产涵数理论技术关系完全无关,这种成本计算只是联系到现实中钱的规则,而不是那一堆机器的使用状况。
别的不说每个资本国家的政 府是不知道各种不同的机器的磨损程度的,而且每个行业的不同机器磨损成程是不一样的,政 府也不可能知道,但政 府为什么规定统一的机器折旧率,这是为了防止企业偷税,正如前面所说现实中企业的成本变量,只是在资本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而不是机器的磨损和使用状况。
按这种实际成本收益核算,怎么能得到你上述的结论????资本核算只关心的是哪一领域有更高的利润,他们是按资本市场上的价格选择出售或者购进资本,根本不涉及真正生产涵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