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1-2-27 10:41:03
朱富强说的乱象,也可以理解:
既然没有优厚的物质福利,多评选几个已经没有社会公信力
和荣誉感的教授虚名,成了高校拉拢教师的一个胡萝卜。
记得有一个国有企业,濒临倒闭,一个新任命的老总,
就试了这一招:他把所有的人员,都封了个官,但结果
依旧没有起色,最后还是关门大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0:41:15
这些现象由来已久,短期内很难解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0:45:12
楼上网友不要讽刺朱富强。
朱富强在中国高校的经济学者中,还是很出类拔萃的。
至少比北京高校的那些胡言乱语的家伙(如李稻葵),
学术水平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0:54:56
一切源于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01:08

111

朱教授的学术水平高,学术成果很丰硕,人也很勤奋。可以大胆预言,他将成大器。如果哪个高校现在引进他,性价比非常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06:19
+分析的太给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10:01
不仅仅是经济学界,潜规则在哪里不都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16:49
欲速由不达,这个道理被有意忽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26:24
是这么回事,但你没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28:23
在中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1:44:51
在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教授(这个职称)和学术水平完全不相关。
要想让它们相关,除非让太阳从西方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2:01:49
教授也是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几个人能够免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2:15:55
最后,需要指出,教授职称本来是为有才华的学人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和空间,但目前这种选聘机制却完全颠倒了这个初衷。事实上,由于教授聘任中指标的形式主义、过程的随意主义、偏好的主观主义、选择的裙带主义,往往导致那些功利主义者在教授聘任中拥有优势;既然这些人原本就不是热衷学术的真正理念人,当然也就不会将教授职称视为进一步提升学术的契机,而是打造成扩大社会关系的新平台。表现在:一者,获得教授职称之后就开始利用这个地位找学生或其他更青年的学人进行合作,而自己则越来越少地从事理论探索和文章写作,这进一步助长了论文的形式主义;二者,获得教授职称之后就开始寻找赚钱机会,或者搞培训班或者作横向课题,从而将教授头衔作为开拓社会资源的资本;三者,获得教授职称之后就试图转换跑到,或者找地方挂职或者直接公选其他行政岗位,从而将“赢者通吃”的潜规则发挥得淋漓尽致。试问:中国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那些教授们还有几个在埋头于学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2:29:18
楼主揭露地都是客观事实,但以个人之力又怎能改变体制特色呢?关键还是唤起群体良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2:42:29
luoshu 发表于 2011-2-27 11:01
朱教授的学术水平高,学术成果很丰硕,人也很勤奋。可以大胆预言,他将成大器。如果哪个高校现在引进他,性价比非常高。
性价比非常高?多高?AER.QJE,JPE,Econometrica,RES?他对诺贝尔经济学奖都不放在眼里,不知道要怎么个高法才算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2:43:39
国美的学术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16:44
哎,都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26:19
45# remlus
===============
诺奖是根葱,因此只有葱的味道,
可我们讨论的是调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3:48:13
确实这种现象已经不再是少数了,但是对于低职称的晋升却卡的非常严,不合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4:19:48
45# remlus
科斯等的影响大,很多并没有在这些刊物上发文章。思想的力量能用这些衡量的吗?
朱教授是一个很有学术个性的学者。如果不是他的学术个性太强,现在早就是名气很好的高校的教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5:11:27
试问:中国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那些教授们还有几个在埋头于学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5:22:58
哈哈哈,存在即合理。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式的高校治理模式,短期无法改变,归根到底是中国缺乏健全外部法制环境。我们单位教授二级硬条件许多讲师都够,但是软条件一般很少人够格,比如,需要教授资格6年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5:36:21
老师们也没办法
为什么好好的制度
到我们这里就会变形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5:57:26
哪儿都一样官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6:01:53
一文中的 精辟入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6:06:08
上梁不正下梁要是不歪,那才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6:06:22
切中要害,大学里就是这样的,缺陷往往是制度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6:07:15
教授年轻化不好,最好就是论资排辈,大家都不用努力,都不用发表论文,大家就是拼年限呗,让年轻人都断了破格的念头,更安心地在学校里面混吧。
等年限到了,等前面的教授、副教授退休了,把位置空出来了,再轮着上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6:34:10
分析的很给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6:42:33
分析得好,中国的教授有几个是靠做学问评上的,愿意坐冷板凳做学问的有几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