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量是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Quantity demanded is the amount of a goods that buyers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purchase.
供给量是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翻译为卖似乎更准确——笔者注)的(商品——原文未有笔者添加)数量。
Quantity supplied is the amount of a goods that sellers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sell.
需求量是买的数量,供给量是卖的数量。这是理解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关键。
需求量与供给量是相互配合交换的关系:卖者有一定商品数量要出售(卖),买者要购买(买)一定商品数量,于是成交。
买者的购买行为符合需求定律: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
卖者是遵循这个需求定律,还是有自己的“供给定律”(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呢?
我们不妨假设有需求表(复制于钱颖一《经济学原理》中)如下:
价格 数量
Price Quantity
0.00 12
0.50 10
1.00 8
1.50 6
2.00 4
2.50 2
3.00 0
问题来了,假设卖者分别有2、4、6、8、10数量的商品,卖方会如何卖呢?假设卖者要全部卖出,必然是按以下供给表卖出:
价格 数量
Price Quantity
0.50 10
1.00 8
1.50 6
2.00 4
2.50 2
我们发现,供给表与需求表很多价格数量关系是一致的,供给表是需求表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当卖者有一定的商品数量又要全部卖出,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不能全部卖出。
这个,才是供给定律——价格与供给量负相关。
那个“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的“供给定律”,完全不考虑需求定律,只是臆想,无法实现——不符合愿意并且能够出售(卖)的规定。
我们将需求表与供给表整合在一起称为需求供给表:
价格 需求量 供给量
Price Quantity demanded Quantity supplied
0.00 12
0.50 10 10
1.00 8 8
1.50 6 6
2.00 4 4
2.50 2 2
3.00 0
需求表与供给表又可以表示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根据需求供给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应该指出的是,钱颖一教授并没有意识到“供给定律”(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是错误的,这意味钱颖一教授也只是按曼昆的教科书讲授,照本宣科而已。
笔者建议钱颖一教授再思考一下“供给定律”(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笔者相信钱教授必能发现“供给定律”(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错误——毕竟李卫华教授已经在其《均衡价格理批判》中指出了“供给定律”(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