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8426 15
2011-02-28

社科院的论坛上看到的,犹豫要不要考这个地方的博士了。


社科苑论坛

关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发展的建议书


      庚寅岁末,社科院研究生院顺利迁入良乡校区。甫迁新址,既有宏图大展之志,亦应患危急存亡之忧。迁居仅月余,各种问题凸显无遗,在校同学怨声载道。社科苑论坛作为研究生院在校生沟通交流的最大网络平台,在正确引导舆情、合理纾解民怨的同时,仍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心,夙夜忧叹研究生院之发展前景。故值此辛卯伊始、院领导、校领导下恤民情之际,斗胆上书建言,希望研究生院能秉持武寅院长“民主办院、特色办学”之理念,继李铁映院长之志,走出一条体现“中国精神”的办学之路。

一、修正办学理念,注重研究生人才培养

      前几任院长之办学理念,无不将服务同学、培养人才、发展研院奉为圭臬,无不以“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为工作目标。当前研究生院秉持“治理、经营、建设、发展好”这一新思路并以此作为行动纲领。本应受到重视的第一要务即研究生培养遭受从未有过的轻怠。即便如此,诚若现任院长举治理之例,“治理的核心和重点是组织的合理构造和制度的科学安排”,如能将此新思路充分应用于研究生培养之上,仍可弥补其理念上的缺憾。

      可是,观察近三四年来研究生院的现状,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研院官僚作风日益盛行、制度安排越趋缺乏人性化。当前的研究生院教学质量每况愈下,任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也不顾及授课效果如何,致使在校生普遍反感、无心听课。呜呼,在人文社会科学最高殿堂的人才培养基地里,竟然只能依靠课堂签到和点名才能保证可怜的到堂率,甚至衍生出冒名签到点名和雇人上课等极端现象。

      坊间流传着某领导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比作交易关系的笑谈,我们无从考证其属实与否,却是真切地感受到“经营”理念在这个学校的盛行——网络开始收费了、研究生没有公费了、学费终于不比其他高校少了、普通在校生拿到的学费发票变成“委托培养”了、硕士生的最低生活保障每个月200元补助也取消了、教室被培训班占用了、食堂疯狂涨价了、饭菜分量明显减少了,天价洗澡水问世了。

社科院研究生院不同于社科院下属研究所、机关部门之处,仅仅在于她是一所学校、是培养高级科研人才的摇篮。一旦不重视办学、不注重人才培养、不坚守良好传统,则必将自掘坟墓、毁研究生院艰辛创业三十年之根基,断研究生院甚而社科院长远发展之后路。相关责任人如不及时自省,必将遭受广大在校生和校友的非议、指责和唾弃。

二、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研究生招生困局

      连年来研究生院报考硕士生、博士生的人数持续减少,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文史哲等社科院传统优势专业出现报考人数奇缺乃至无人问津,甚至经济、法学等热门专业某些方向都会出现名额空缺而需要内部调剂的现象,而在个别所(如财贸所)的博士生录取名单中,破格比例竟然达到60%以上,足见此问题之严重已绝非“招生宣传不够”这一借口所能搪塞的了。

      根据社科苑论坛收集的情况来看,社科院对于广大考生的魅力不减,尤其是各专业的导师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愿意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考生之所以不报考我校,主要理由大致可归纳为:其一,研究生院奖学金制度不完善;其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其三,研究生院毕业生限制留所,出路难寻。

(三)取消研究生院毕业生限制留所的规定

      报考我院的考生大多致力于学术研究,一部分考生则完全是希望能学成后留所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我院各研究所目前的研究主力中,很大一批人均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可见,我院毕业生留所工作不仅是良好的历史传统,也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科研人才。一旦限制毕业生留所工作,则大大削减了研究生院对考生的吸引力,也打消了在校生的科研积极性,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建议社科院领导取消此一规定。

      鉴于此,社科院、研究生院应当尽快做出相应调整,否则,把研究生院“发展好”就只是一句空口号。这不仅无益于陈奎元院长所题“笃学慎思明辨尚行”八字校训的真正落实,也违背了李铁映院长对我院长远发展的精心规划,更辜负了江泽民主席对我院建设发展的殷切期望。方克立院长曾提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培养一流社科人才”,在这辞旧迎新之时,或许是该思考这些年来研究生院是否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了。

三、促进校务公开、重视学生意见

       蔡元培先生首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民主办学之先河。梅贻琦先生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奠定清华、西南联大之基业。作为培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人才最高学府的社科院研究生院,更应提倡民主、自由之风,在学校管理决策上力求公开、民主,在采纳学生意见上力求包容、自由。

       建议社科院研究生院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定期组织相关校领导与普通在校生对话,搭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形成校园内良性互动的沟通机制。如此可促进校务公开,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也可以倾听学生意见,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近百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均设立了校长书记接待日。

       建议社科院研究生院减少对研究生会的行政干预,取消将参加研会活动作为奖学金的评比标准之一,使研究生会真正成为由在校生组成、完全代表在校生意志的学生自治组织。如能创造条件实现李铁映院长所提倡构筑的“三驾马车”(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会和学生会)和“一个领导”(院党委)共同治校,则是所有在校生之幸、研究生院之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8 16:20:15
四、增强服务意识、培育人文关怀

      黄晓勇书记曾说,“老师的水平决定学校的水平,学生的地位决定学校的地位。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为老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两句话道出了当前研究生院的主要问题之所在——应转换落后的办校观念、以服务意识取代管理意识。学校任何与学生相关的制度安排,均应当以服务学生为主,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基本学习、生活需求,不能为了图省事而给学生制造不便。诚如李铁映院长所言,“评价研究生院的工作和研究生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是‘学生是否满意,学生是否学到了真本事’”。

      搬入新校区后,物业管理完全由相关公司商业化运营。但是,采取何种措施更好地服务同学的学习、生活,仍然需要研究生院与物管公司协商沟通。学校不能够推卸应有的责任而将其转移给在校生。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事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王伟光院长指出,要“集中力量争取中央财政对研究生院办学经费的全额拨款”。学校不能动辄就对无任何收入来源的学生收费。

此外,研究生院更应以此为契机,努力培育人文关怀。建议研究生院协助组建各种学生社团,采取有力措施鼓励读书班、英语角、讲座、电影等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建议研究生院增设校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疏导学生情绪、缓解学生压力、解决心理障碍等;建议研究生院开通助学贷款,尽可能为贫困学生提供帮助,真心诚意地为在校生服务,在新校区中重塑我院的人文精神。

五、健全新校区设施,解决当前主要问题

       研究生院迁入新校区之后,存在着较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一)研究生院学生宿舍移动手机信号太差
       搬入新校区后,除笃学楼阳面以外其他三栋宿舍楼内移动手机基本无信号,导致家长无法联系到子女、导师无法联系到学生、单位无法联系到实习同学,使用移动手机卡的在校同学对外沟通交流基本中断。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尽快解决。

       (二)研究生院学生宿舍洗澡热水价格过高
       目前学校洗澡热水的定价为67元一吨,与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其他高校热水价格十余元一吨的价格相比确属天价。如此定价严重违背了服务同学的理念,也违背了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粮食局2004年《关于支持高等学校进一步做好学生食堂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高校学生宿舍、食堂和澡堂等生活用水统一执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相关规定。恳请学校及时调整。

(三)研究生院食堂菜品涨价、份量减少
       面对物价飞涨,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学校食堂不得涨价。而研究生院食堂近来不仅荤菜、素菜集体涨价,而且份量急剧减少,仅此一项,就给在校生增加每月至少100元的开销。一部分同学因为无法承担高额菜价,中午只能以免费汤充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发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维护高校稳定的紧急通知》,“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管理,千方百计地控制饭菜价格上涨。要组织学生参与对食堂日常工作的评价与监督;食堂要切实保证饭菜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希望学校能够有所作为。

(四)良乡校区通勤车严重不足
       三月份新学期开始之后,从良乡校区进城的学生数量将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返所日至少有上百学生进城见导师。如仍保持当前仅一辆50座的通勤车,则根本无法保证基本的出行需要。恳请社科院相应增加通勤车的数量和出行频次。
       [最新补充] 2011年2月24日,研究生院下达了缩减通勤车的最新公告,自2月28日起,通勤车将只服务于教职工,而在校生往返市内和良乡均无法利用通勤车。如此不近乎人情、不考虑实际的粗暴做法,没有经过任何听证程序,完全无视在校生进城的需求,已经招致在校生的极度不满。

(五)基本服务配套设施没有到位
       由于良乡校区基础设施相当缺乏,理发、打印、取钱等基本生活需要都无法满足,严重影响了在校同学的学习生活。恳请学校尽快落实理发店、打印店、安装ATM机。另外,建议学校在校园内设置公告栏、安装道路减速带等。
       社科院研究生院的莘莘学子,都将是未来社会之中坚。梁任公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望研究生院广开言路、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怀周公吐哺之心,树民主、自由之旗帜,育开拓、创新之人才。


建议人:社科苑论坛管理团队

主笔人:不妨一试 远水孤云

二零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本建议书纸质版已经在除夕夜(2011年2月3日)由不妨一试当面呈送给社科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院工作)李慎明、研究生院书记黄晓勇、院长刘迎秋。在呈送本建议书之后至今已有二十多天时间了,未收到任何回馈意见。在新学期即将开始之际,特在本网发布全文,供各位关心研究生院发展的坛友进一步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8 16:22:26
扯淡的东西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8 16:23:05
顶楼上,就这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8 16:30:38
“社科苑”这个网上看到的,铺天盖地的都是口诛笔伐的帖子,好像就是这一阵子的事儿。
我还一直以为社科院很好的,看来与想像当中差别太大了。社科院应该不缺钱啊,为什么奖学金比例、学生待遇这么差?有没有在社科院读书的同志,介绍一下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8 17:12:30
学校都这样,社科院也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