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的论坛上看到的,犹豫要不要考这个地方的博士了。
社科苑论坛
关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发展的建议书
      庚寅岁末,社科院研究生院顺利迁入良乡校区。甫迁新址,既有宏图大展之志,亦应患危急存亡之忧。迁居仅月余,各种问题凸显无遗,在校同学怨声载道。社科苑论坛作为研究生院在校生沟通交流的最大网络平台,在正确引导舆情、合理纾解民怨的同时,仍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心,夙夜忧叹研究生院之发展前景。故值此辛卯伊始、院领导、校领导下恤民情之际,斗胆上书建言,希望研究生院能秉持武寅院长“民主办院、特色办学”之理念,继李铁映院长之志,走出一条体现“中国精神”的办学之路。
一、修正办学理念,注重研究生人才培养
      前几任院长之办学理念,无不将服务同学、培养人才、发展研院奉为圭臬,无不以“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办成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为工作目标。当前研究生院秉持“治理、经营、建设、发展好”这一新思路并以此作为行动纲领。本应受到重视的第一要务即研究生培养遭受从未有过的轻怠。即便如此,诚若现任院长举治理之例,“治理的核心和重点是组织的合理构造和制度的科学安排”,如能将此新思路充分应用于研究生培养之上,仍可弥补其理念上的缺憾。
      可是,观察近三四年来研究生院的现状,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研院官僚作风日益盛行、制度安排越趋缺乏人性化。当前的研究生院教学质量每况愈下,任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也不顾及授课效果如何,致使在校生普遍反感、无心听课。呜呼,在人文社会科学最高殿堂的人才培养基地里,竟然只能依靠课堂签到和点名才能保证可怜的到堂率,甚至衍生出冒名签到点名和雇人上课等极端现象。
      坊间流传着某领导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比作交易关系的笑谈,我们无从考证其属实与否,却是真切地感受到“经营”理念在这个学校的盛行——网络开始收费了、研究生没有公费了、学费终于不比其他高校少了、普通在校生拿到的学费发票变成“委托培养”了、硕士生的最低生活保障每个月200元补助也取消了、教室被培训班占用了、食堂疯狂涨价了、饭菜分量明显减少了,天价洗澡水问世了。
 社科院研究生院不同于社科院下属研究所、机关部门之处,仅仅在于她是一所学校、是培养高级科研人才的摇篮。一旦不重视办学、不注重人才培养、不坚守良好传统,则必将自掘坟墓、毁研究生院艰辛创业三十年之根基,断研究生院甚而社科院长远发展之后路。相关责任人如不及时自省,必将遭受广大在校生和校友的非议、指责和唾弃。
二、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研究生招生困局
      连年来研究生院报考硕士生、博士生的人数持续减少,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文史哲等社科院传统优势专业出现报考人数奇缺乃至无人问津,甚至经济、法学等热门专业某些方向都会出现名额空缺而需要内部调剂的现象,而在个别所(如财贸所)的博士生录取名单中,破格比例竟然达到60%以上,足见此问题之严重已绝非“招生宣传不够”这一借口所能搪塞的了。
      根据社科苑论坛收集的情况来看,社科院对于广大考生的魅力不减,尤其是各专业的导师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是,愿意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考生之所以不报考我校,主要理由大致可归纳为:其一,研究生院奖学金制度不完善;其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其三,研究生院毕业生限制留所,出路难寻。
(三)取消研究生院毕业生限制留所的规定
      报考我院的考生大多致力于学术研究,一部分考生则完全是希望能学成后留所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我院各研究所目前的研究主力中,很大一批人均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可见,我院毕业生留所工作不仅是良好的历史传统,也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科研人才。一旦限制毕业生留所工作,则大大削减了研究生院对考生的吸引力,也打消了在校生的科研积极性,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建议社科院领导取消此一规定。
      鉴于此,社科院、研究生院应当尽快做出相应调整,否则,把研究生院“发展好”就只是一句空口号。这不仅无益于陈奎元院长所题“笃学慎思明辨尚行”八字校训的真正落实,也违背了李铁映院长对我院长远发展的精心规划,更辜负了江泽民主席对我院建设发展的殷切期望。方克立院长曾提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培养一流社科人才”,在这辞旧迎新之时,或许是该思考这些年来研究生院是否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了。
三、促进校务公开、重视学生意见
       蔡元培先生首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开民主办学之先河。梅贻琦先生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奠定清华、西南联大之基业。作为培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人才最高学府的社科院研究生院,更应提倡民主、自由之风,在学校管理决策上力求公开、民主,在采纳学生意见上力求包容、自由。
       建议社科院研究生院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定期组织相关校领导与普通在校生对话,搭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形成校园内良性互动的沟通机制。如此可促进校务公开,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也可以倾听学生意见,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全国近百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均设立了校长书记接待日。
       建议社科院研究生院减少对研究生会的行政干预,取消将参加研会活动作为奖学金的评比标准之一,使研究生会真正成为由在校生组成、完全代表在校生意志的学生自治组织。如能创造条件实现李铁映院长所提倡构筑的“三驾马车”(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会和学生会)和“一个领导”(院党委)共同治校,则是所有在校生之幸、研究生院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