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介效应分析中,处理中介变量(Z)与控制变量的角色时需谨慎。若文献中通常将Z视为控制变量,这表明它可能影响Y的变异但不被X直接作用,或者是为了消除其对XY关系的影响。
然而,在探讨中介效应时,你关心的是Z如何在X和Y之间起桥梁作用——即X通过影响Z进而间接影响Y。因此,按温忠麟的方法(也称为逐步回归法),正确的步骤是:
1. 第一步:检验X是否直接影响Y(主效应模型);
2. 第二步:加入中介变量Z,检验X对Z的影响以及控制X后Z对Y的独立影响;
3. 第三步:同时包含X和Z于模型中,观察X对Y的直接效果。
若在第一步就将Z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可能会错误地假设了Z仅是外部扰动因素而非潜在中介。正确的做法是在第二、第三步中考虑Z的中介效应。
报告结果时:
- 首先描述X与Y之间的初步关系(无中介情况下);
- 然后说明加入中介变量Z后,X对Y影响的变化情况,以及Z本身是否受X的影响并转而作用于Y;
- 最终分析中应明确指出控制了哪些额外的潜在混淆因素,并强调Z作为中介而非单纯控制变量的角色。
若Z在传统文献中被视为控制变量的原因复杂(如共线性问题、理论假设差异等),你应在方法论部分充分讨论这一决策背后的理由,以增强研究透明度和可信度。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