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22日文章】题:信贷泡沫的坏毛病故态复萌(作者 该报专栏作家约翰·普伦德)
我们再次面临这种情况。今年伊始,债券市场呈现的特点是:垃圾债券收益率创下新低,债券承销门槛放低,实物支付债券等往年流行的较为危险的创新产品卷土重来。这种债券允许借款者发行更多债券来支付利息。就连低门槛贷款也重返杠杆收购市场和其他市场。此时,倒霉的中小企业正急于寻找贷款。
低门槛贷款卷土重来的原因突出表明了这一切所包含的危险。投资者对低门槛贷款兴趣重燃的部分原因在于自这次严重衰退爆发以来,这种贷款的违约情况并不严重。
然而,这其中的逻辑是循环的。只要贷款不存在限制条件,违约情况自然就少,更何况当前利率远低于衰退时期。更大的问题在于,赤字国家的庞大债务仍然维持在非常可怕的水平,并没有减少,从而使得借款人极难承受利率上升的打击。
要说有什么新情况的话,那就是,监管者如今对利用金融创新来降低系统风险的潜在可能性感到兴奋不已。
最近受到热烈讨论的“应急可转债”(CoCos),其设计目的在于以避税的方式帮助银行恢复资本水平。从监管角度来看,应急可转债的亮点在于,如果银行陷入困境,这种债券可以根据事前协议由债务转换为股权。银行业和投资界早先的疑虑似乎已经逐渐消失了。上周,瑞士信贷发行20亿美元的应急可转债,超额认购达10倍,利率为7.875%,备受市场肯定。
我不能肯定市场对应急可转债的赞扬是否恰当。的确,理论上说,应急可转债在银行陷入困境时自动转换为股票,这一点吸引力巨大。投资者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会获得紧急救助,不过他们在次贷危机中学会了指望救助。
然而,为债转股设定触发点的实际困难不容忽视。在银行业危机的混乱状况下,触发债转股还有一个风险。它可能导致对一家银行融资能力的信心丧失。事实有可能证明,这是具有传染性的。
到目前为止,对信贷紧缩前的坏毛病卷土重来感到恐慌还为时尚早。不过,仍然令人不安的是金融系统如此紊乱。历史地看,新一轮金融创新的前景依然是可怕的,尽管它是在监管机构的推动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