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考完研,在不知道成绩的情况下,我把先生的书给看了那么的一回!有点感觉,兹飨以版内筒子!
先生给出的方法是与众不同的,而先生的思想则是超越了以玩数学游戏的那些人们!先生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则是给出了一个很能让我被臣服的解释,所以我今天谈谈先生关于经济体制发展的感触。
要知道囚徒困境当中涉及的是制度的问题,而将参与规则的人数扩大,则变成现在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而参与者的守信用或者是遵守规则则是构成了法治的基础,反过来法治的建设则是促进参与者的政治文明程度。从先生的论述当中和其他西方自由主义的一些观点可以得知,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法律的选择。以英美法系为代表的普通法和以后进国家为代表的大陆法之间的差别,很多人都知道。我现在明白海洋法系的一个作用就是,经济活动当中,参与者的某些行为可以被“内部的”解决,而这个也就能成为欧美某些国家的制度建设的基础。因为他们的法律是惯例法!而大陆法系则似乎只能是进行照搬或者是抄别人的某些东西,也就是设计条文,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都有标准,从这却很难看出制度演进的内生基础或者是内在的动力。两种法系各有千秋,但是从实践看来,为什么那个邪恶的美帝能够占据世界一哥地位,恐怕还是由于美帝的法律决定了美帝的今天。
说发展,就要谈到科学。而科学,就要谈到制度创新。我们的体制(计划)在先生看来,似乎是以一种大规模的模仿来代替英美社会的基本构成。它(计划)是有问题的。先生已经给出了解释。制度创新,先生也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创新不是内生的。现在的情况,我们的体制似乎是以**主导的,**占先动优势地位的经济。给人的感觉是由类似于寡头性质的垄断厂商在主导市场,但还不完全是。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是官办性质的。那么我们的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长期增长的GDP都是由于我们体制的本身所决定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按照书本上给出的凯恩斯药方行事。这一点,按照先生的想法,若改变它必须要进行宪政。(话题敏感,不说)上面所说的特色特征,则是转型的产物。
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似乎只要按照资本劳动的生产函数的求解就行了,但是不行。因为,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有条件的。先生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当初改革的时候是由于进行了模仿,在外在的资本和内在的劳动力输入下,走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方式(模仿亚洲四小龙),而这时由于社会转型,出现了大分工,那么经济增长的好处则是由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分工带来的。当分工的演进到达一个新的程度的时候,那么经济发展也就走到了尽头。这一点,在很多的宏观教科书当中,是看不到这个。我们平时所说看书要看背后的意思而不是字面意思的道理也就是在这儿。
如果按照教科书给出的,则是一段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式符号集合,形而上学的方法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反而,对于这形而上学的符号,有人却越演越厉害,甚至只要给出什么,就能做相关性分析。这很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对于具有特色失业,在我看来则是由于某些利益集团的参与,扭曲了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比如说,国企和民企,很多人更愿意去国企,但进不去。是因为某些地方存在特权。而特权在在参与市场活动时候,往往会采取某些方法措施来限制其对手,具体表现为,通过自身的政治经济优势,来影响**的决策,从而达到打压民企的目的。而民企是吸纳劳动力最为有效的个体,但是被打压后,于是产生了具有特色的失业。先生虽然不可能给出解释,可是我按照先生的思路,大概能够得到一些东西。按照先生的思路,在分工的演进当中,由于某些参与者可以采用方式来打压对手,从而使得人们参与分工的格局朝着有利于自己一面转化。
这些用奥肯法则根本是测不到的!
再来看看超边际分析。总之一个字,妙!因为,这很好的模仿了人的选择(以下省略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