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szyz 发表于 2011-3-4 21:33 
刘保强 发表于 2011-3-4 21:09 
我的观点是投资是劳动,投机不是劳动!
啥叫投机呢?
下面是我在我的《价值论》中对投机的解释,先生可以看一下,提一些宝贵意见!
3、投机的陷阱
在谈完了投资以后,我们不得不来了解一下在表面上与“投资”极其相似,但实质却与投资大相径庭的“投机”。
“投机”一词也有一个“投”字,好象与“投资”的“投”字没什么区别,其实区别太大了。在字典中我们发现“投”字还有“相合;迎合”的意思,而“机”则有“合宜的时候”的意思。这样一来,“投机”二字便有了“迎合合宜的时候”的意思,也就是“迎合时机”(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的意思。当我们具体到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投机行为时,“投机”便是指“人们利用产品社会价值临时波动的时机,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以赚取产品社会价值的差额的行为”。对个人而言,由于投机的结果也可能为个人带来一定的社会价值,这似乎也是生产行为,好象他也是在劳动;但对全社会而言,投机的结果却只是原有的社会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重新分配,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实际价值的增加,而且还会加剧产品社会价值临时波动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并造成产品社会价值或者说价格的扭曲和形成对他人社会价值的剥削。所以,对人类整体而言,投机不仅不是一种生产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破坏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做一简要分析。
首先,从投机行为可能赚取到的社会价值的来源上看,投机行为本身并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只是在对已存的社会价值进行重新分配或者直接说是对他人社会价值的一种侵占,而这种重新分配或者说价值侵占会使社会财富的占有更加趋于两极分化。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投机者在对商品的贱买贵卖过程中,没有对商品本身的品质和属性发生任何影响,使其发生任何更有利于人类或者说社会发展的改变,反而是加剧了社会对该产品的需求,使本已短缺的商品更加短缺,进而误导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只是导致社会对该商品社会评价的变化,引发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价值的重新分配。其实,从本质上讲,这种重新分配就是投机者或者说货币所有者对产品真实需求者的一种变相掠夺!而且由于投机需求是一种非正常需求,它的加入将扭曲价格机制,误导资源配置,为经济危机埋下隐患。从财富再分配的角度来看,在投机者与消费者之间往往是投机者获利,而投机者通常都要比消费者要更富裕;在投机者之间的投机中则往往都是大投机者获利,小投机者受损,而大投机者当然通常要比小投机者富裕。这样的分配结果当然是只会加剧本已存在的两极分化!
其次,从投机行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破坏作用上看,投机行为会加剧经济运行中经济波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使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这是因为投机者对产品的需求不是基于对产品本身所含有的效用或价值的需要,而是基于一种对产品社会价值增值的可能而产生的需求。产品对投机者的价值不在于产品自身而在于产品的社会价值的升值能力,也就是说,投机者把自己对产品的需求寄托在他人对该产品的需求增加上,投机者的这一需求是一种寄生需求,不是一种正常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寄生性就使得这一需求失去了正常需求所具有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从而极易引起产品社会价值的剧烈波动。当社会的一些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该产品的需求出现上升时,这种寄生需求就会大幅度上升,导致该产品的社会价值发生大幅上升;而当社会的一些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该产品的需求出现下降时,这种寄生需求就会一下子消失,导致该产品的社会价值发生大幅下降。这种产品价值的大起大落会严重破坏经济的正常、稳定运行,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另外,从投机行为给投机者带来的好处上来看,投机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损人不利己。投机者进行投机往往是希望从投机行为中赚取到社会价值,实现自己持有的货币或者说社会价值的增殖,但由于他们将自己赚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对产品的需求的增加上,而不是自己努力去创造新的价值,因而他们的赚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承担着很大的风险。而且他们还往往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迷惑,看到自己持有的商品的价格一直在涨,就以为天上可以掉馅饼,躺在家里睡觉也可以发大财,岂不知这一切都是假象,一旦支撑着谎言的条件发生改变,一下子就会将你由天堂带进地狱。而大多数投机者往往是还没来得及享受天堂中的快乐就被带进了地狱!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从这里面暴露出来的众多问题就是一次非常鲜活的例证!
显然,投资与投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们要大力鼓励投资,但是却要坚决打击投机!特别是对房地产的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