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国的分配制度既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中国历届领导人都将分配制度作为工作的重心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分配制度直接决定居民的收入,能够享受到的福利等,间接对居民消费,社会稳定等问题产生作用。从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消费畸形,福利不均,劳动力转移不合理(民工荒),物价快速上涨等可以看出,我国的分配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变当前局面。
【关键字】分配制度;收入差距;社会福利;消费不足
一 、引言
没有任何一个经济问题比收入分配更令人感兴趣,但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像收入分配一样那么缺少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是社会经济乃至人文科学最尖端的研究课题,也是社会科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这个现象尤其明显。受到中国经济体制特殊性的影响,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张卓元等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指导思想的转变和理论突破做过如下归纳:一:由平均主义向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则。三: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四:收入分配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五: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我国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曾经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在实践中,平均主义倾向严重,不利于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前提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这曾积极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在实践中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比重不断上升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比重不断下降,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日益严重,也就是说:两极分化自然出现。
改革开放初期,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先富的激励效应, 促使还处在贫穷中的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从而使得经济快速发展, 合理的差距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但从90 年代至今, 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说明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激励效应。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为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当前我国分配制度所引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
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
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行业间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与工业收入的差距,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之间的差距,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间的差距,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间的差距。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目前七个垄断行业职工占全国职工人数的8%,而工资和福利收入却占全国总额的50%以上,这就可以粗略估算,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流入到了不到10%的群体的腰包。如果再深一步探求,在这八大行业内部也存在着严重收入不公。管理层人员收入占据整个八大行业收入的一半以上,而管理层人员仅为整个职工的1%不到。也就是说,财富就集中在百分之几的人手中,集中度高得惊人。这是造成收入不公的主要根源。
(二)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收入来源的不透明是如今最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官员的“灰色收入”,“吃、拿、卡、要”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由于他们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机会,富者更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对于这些不合理收入,我国的分配制度都没有一个很有效的措施。
(三)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理位置在现代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东西差距,沿海内陆差距,农村城镇差距日益严重。由图一可以看出,其实中国最大的收入差距是城乡之间的差距,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这种差距也不断扩大,截止到
08年,城乡收入差距大概是3.3
倍左右。这种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并且短时间内这种趋势不可改变。另外,改革开放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崛起,创造了广州深圳等国际性大都市,东部沿海居民收入普遍高于西部,由表一可知,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
GDP无论在总量上还是人均都远远超过其他地区,GDP总量前三名相差不大,但是,第三名的江苏第四名的浙江相差10000亿以上,其差值高于全国58%省份的GDP总额,广东的37775.49亿是内蒙古的
434.34亿的近87倍。人均GDP方面,上海和贵州的两个地区之比为1:9.6。这种区域间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图一: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整理所得
表一:
2009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名
次
| GDP总额
(亿元)
| 人均GDP
(元)
| 名
次
| GDP总额
(亿元)
| 人均GDP
(元)
|
1 广
东
| 37775.49
| 39978
| 17 广
西
| 7903.47
| 16576
|
2 山
东
| 33621.32
| 35893
| 18 陕
西
| 7752.20
| 20497
|
3 江
苏
| 33478.76
| 43907
| 19 吉
林
| 7072.25
| 25906
|
4 浙
江
| 22716.98
| 44895
| 20 天
津
| 7068.56
| 63395
|
5 河
南
| 19724.73
| 21073
| 21 山
西
| 7050.38
| 20779
|
6 河
北
| 17067.99
| 24583
| 22 江
西
| 6954.12
| 15921
|
7 辽
宁
| 14696.23
| 34193
| 23 云
南
| 6178.25
| 13687
|
8 上
海
| 14344.73
| 77205
| 24 重
庆
| 5693.58
| 20219
|
9 四
川
| 14050.78
| 17289
| 25 新
疆
| 4005.41
| 19119
|
10 湖
北
| 12566.05
| 22050
| 26 贵
州
| 3662.43
| 9214
|
11 湖
南
| 12299.85
| 19355
| 27 甘
肃
| 3373.78
| 12882
|
12 福
建
| 11855.08
| 33106
| 28 海
南
| 1585.19
| 18760
|
13 北
京
| 11469.28
| 70234
| 29 宁
夏
| 1198.15
| 19642
|
14 安
徽
| 10191.48
| 16656
| 30 青
海
| 1012.69
| 18346
|
15 内蒙古
| 8967.52
| 37287
| 31 西
藏
| 434.34
| 15294
|
16 黑龙江
| 8257.24
| 215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