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107 0
2011-03-01

三、社会福利分配不均


就目前我国的福利制度来看,其最大问题并不是缺少高福利,而是存在严重的社会福利分配不均。也就是说,现有的分配制度只为有能力提高自己福利的人群提供福利,而忽视了那些没有能力或者说福利很少的人群。仅从养老社会福利来看,我国福利制度就大致被人为地划分为三个层次:以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为主体的吃财政饭人员,以公司企业员工为主体的企业人员,以及广大自由劳动者和务农的农民。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只要有了一个吃财政的“铁饭碗”,即使退休之后,还能继续享受完全由财政供给的退休工资。而对企业员工来说,由于目前很多地方实行了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制度,退休后便在劳动部门拿劳保工资。而身处农村的农民和个体户等群体,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制度就不如人意了。
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反映,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占工资总额的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4.46万元,占工资总额26%。这是社会福利被盘剥的象征,也让公众感到了垄断福利正在被固化的征兆和可能。 垄断福利说到底,是少数既得利益者占有的福利,这种垄断企业的高福利,实质是把较高的生产成本转嫁给社会,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福利。因此,在严格控制高收入垄断性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的同时,更不应忽视垄断企业的高福利事实,也要对高福利现象进行控制,以防止其对社会福利的侵蚀。

四:其他影响


地域性分配差距引起的劳动力转移,而这种转移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也就是说,转移的仅仅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并且,转移的这一部分人除了能获得及其微少的劳动报酬外,很少甚至是根本不能享受当地居民应享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待遇,
以前中国靠压低农产品价格来为工业提供积累,靠工农业的“剪刀差”来发展本国经济,积累经济基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产品产量连年增加,但是农业产值的比重却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国家政策一直在有意识地压低农产品的价格,但是,现在我国的经济已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多年来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随着农村问题不断被提到**的决策面上,惠农政策不但要取消农业税,给予农业补助,更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而农业作为农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农产品价格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多少,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使国家有提高农产品的趋势,加上08年经济危机的拖累,大量游资开始瞄准农产品,于是就有了当前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糖高宗”等流行词。今年10月份的CPI涨幅达到4.4%,这个数据说明,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严重的水平,上涨主要是农产品价格,食品CPI为10.1%.或者说,此次通胀,剔除国际物价水平普遍缓慢增长的因素,农产品价格上涨才是一个主要原因。

五.对现状的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这表明中央**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的决心,也是全体国民的福音。我们期待着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此之前,能少一些奢侈品消费的世界之最。
  温家宝也表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如何做到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避免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对于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战略期要综合推进五大改革:一是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改革,让国有企业利润通过适当的方式体现全民共享;二是垄断行业改革,尽最大可能减少垄断对分配格局的扭曲作用;三是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切实提升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安全感;四是综合财税配套改革,特别要在调节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比例以及调节高收入者收入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税收调节手段;五是工资制度改革,围绕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标,加大工资制度改革力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二)对于福利分配不均和消费不足:
努力推进多项措施,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储蓄,目的在于缓解未来的消费需求支出。为了解决和扭转这一倾向, 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改变教育制度,最好是能够基本实现公费制,至少对于小学、初中、高中要这样。因此要增加财政对公共教育的支出,提高**消费的比重。这里强调的是要通过**来增加这方面的支出,而不是通过社会转移等方法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解决这些问题。
 
()改变住房制度,保证廉价住房的数量,同时**限定最高价格。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等的覆盖面, 充分保障中小企业的职工、农民工、 失地农民和农村老弱人群的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险的体系, 制定适合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低收入从业人员等的医疗保险办法。研究制定低门槛进入、 低标准享受的养老保险办法, 为非正规就业人员、 无法纳入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人员提供养老保障。
(三)对于奢侈品消费过高:
开征奢侈品税和奢侈税也许是合理调控消费的好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因此对某些奢侈的消费予以征税,作为合理引导消费,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对培养国民素质作用甚大。
参考文献:
【1】 钱敏泽.开放经济下中国分配差距变化及对经济增长影响 [M].经济科学出版社
【2】杨宜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 [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张平.增长与分享-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曾国安,胡晶晶.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对城乡居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J].经济评论,2008第一期
【5】张卓元,黃范章,利广安.20年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 [M].中国计划出版社
【6】樊纲.收入增长与环保政治 [J].环球经济杂志,2004年第十期
【7】中国统计年鉴200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