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7616 8
2011-03-02
初学者,请教本地市场效应与市场潜能的关系。

我做了全国200多个地级市的市场潜能计算,并了检验市场潜能与距港口空间距离的关系,结果显示,大港口的距离对城市市场潜力有先促进再抑制再促进的作用(两个转折点分别为1500公里和2500公里左右),这与空间经济学中市场潜力曲线的形状(Fujita and Krugman et al.,1999)基本一致 而中部地区可能处于市场潜能曲线上升的拐点处,也即处于最接近国内内需市场的区位。我想借助实证结果和相关本地市场效应理论,探讨中部地区崛起的路径,一是通过增强跨区域协作和借助交通优势,整合中部地区的市场潜能;二是根据本地市场效应,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不能仅仅考虑资源禀赋差异(即新经济地理学中的first nature),更要考虑本地市场效应。因为越来越多的文献研究表明,制造业的地域集中除了通常认为的区位、资源、政策等禀赋原因外,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本地市场需求及与它紧密相关的规模经济。那么,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市场潜能,那是否应该发挥本地市场效应,承接一些目前不具有优势的产业,比如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我的问题是,中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能,是否可以推论,中部地区将会具有较强的本地市场效应。是否可以通过跨区域协作、交通沿线城市市场潜能整合,整合和激发内需,从而促进本地市场潜能效应的发挥?并进一步指导承接产业转移?
主要是想弄清楚市场潜能与本地市场效应的逻辑关系。
问题可能很粗浅,还请大家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4 23:05:11
Krugman指出,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这里的成本包括所有因距离所引起的障碍,如运输费用、关税、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不同的生产标准和文化差异等。根据Krugman的理论,本地市场效应是基于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的框架下分析所得的,呈现出区位需求的一个细小外生变化将使需求扩大区产生一个更大比例的产业再定位。
根据LZ的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能,本人的愚见,这只是暗示了中部地区的预期市场需求比较大,而不是现期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这不能直接断言该区域具有较强的本地市场效应。而承接目前不具备优势的产业,要充分考虑到这种产业的发展环境是否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政策环境相吻合,以及这种产业能否成为主导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应该着重考虑的是这种产业的市场需求,内需只是阶段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6 11:00:58
本地市场效应可以作为一种机制来很好的解释产业集聚(范剑勇,2010),然而,对于市场潜能我同意楼上的说法,的确为一种预期(潜),可是本地市场效应可以直接通过相关数据和指标测度出来。因而,要用市场潜能来推论本地市场效应,二者之间并没有着其内在的逻辑。本地市场效应也称作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 home market magnification effects) , 其含义是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增加,结果是众多产业因某一地区的需求规模优势而在该地区集聚起来。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 产品在地区之间的贸易会产生运输成本,出于节省运输成本考虑, 厂商进行投资决策时总是挑选接近最大消费市场的区位。(范剑勇,2010
此外,通过跨区域协作、交通沿线城市市场潜能整合,整合和激发内需,从而促进本地市场潜能效应的发挥,并进一步指导承接产业转移。这是完全可行的,这些举措正是为产业的集聚作助推。
    以上只是个人拙见,楼主可以详看,“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可能会受一些启发。楼主的上述论述对我亦有一些新想法,希望能有幸看到“全国200多个地级市的市场潜能计算”等相关文章。先谢了!~
P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12 23:19:15
同意2、3楼行家的看法,本地市场潜能和本地市场效应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预期和动态的概念,包括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两块,后者是一个结果的概念,涉及产业需求变化带动产出变化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2-13 16:05:11
LZ既然检验了市场潜力与港口距离的空间关系,那就需要对原有的市场潜力函数进行修正,我看你提到了空间经济学那本书,在第12章172页有专门研究港口交通枢纽对于市场潜力函数的影响和修正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分岔点(港口或交通枢纽)出市场潜力曲线达到极值,这之后书里总结出3种空间演化的模式,距港口距离的不同模式也跟着变化,市场潜力极值的位置也相应变化,LZ可以在中部地区更具体一点的区位去分情况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8 12:07:27
kazaky 发表于 2011-3-4 23:05
Krugman指出,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 ...
写的非常好,本地市场效应只是krugman按照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框架下推到出来的一个结果,其最大的问题是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经济中的异质性经济空间。因此,单纯计算各个区域的市场潜力并以此来判断产业承接能力,是容易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