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价值意象论(1) --------陈才天---------
几乎所有的货币都是用文字符号意义标记它们价值量大小,并且在流通中交换商品用于生产和消费的社会生产生活。比如,人民币面值形式有1元、5元、10元、20¥、50¥、100元等。这是为了消费者购买商品方便而设计的,因为市场商品种类繁多,商品价格不等。这就表明货币价值是一种意象性质的东西。那么,货币价值意象性是什么意思呢?
货币价值意象论是说货币价值具有人的思维意象性质,因为货币价值、价值量是由语言的意象性质决定的。那么,语言的意象性是什么意思呢?语言的“意象”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符号所象征的意义与所指对象物在人脑思维意识中形成的物象相联系,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心理状态。由于采用什么样的符号作为能够代表某物象,是不同的语言社区人们约定俗成的,它体现人的意志、意愿,所以语言文字的本质就是意象。
比如,对于由蒸汽形成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中国人用“水”来表示、代表、象征它。而英语则用“water”,阿拉伯人则用“”,俄罗斯人则“вода ”法国人则用“De l'eau”。这些文字的发音也不相同,但它们的意义则是一致的,这就是人类语言文字的意象性质。但是,各不同语言文字相互可以翻译。那么,翻译的心理依据是什么呢?是人的思维中的物象即客观外在事物通过人的知觉信息形成的心理图像---“无色透明的液体”。简言之,意象是人的意志意愿创作符号与物象在思维中融为一体的心理图象。
这样,我们就有了理解货币价值意象性质的心理基础。首先,货币价值意象是一种极其抽象的交换物意识意志心理状态,即货币价值具有同任何商品价值进行交换的通用性。其次,货币价值量是通过数字符号确定的单张面值,如人民币面值有1元的,有100元的多种。这进一步证明了货币价值的意象性质。
货币价值意象性质是由语言的意象性质决定的,因为货币价值的载体纸币及其面值就是一种文字证书。帐户、帐目、帐簿、信用卡、证,票据等都是文字形式的价值证书。
当人们理解、知晓和掌握了货币价值的意象性质之后,就容易理解、解释为什么有通胀现象?为什么有股票?为什么有债券?就可以理解、掌握为什么有银行记帐、储蓄、支取、刷卡、支票转帐、汇票结算等业务的由来、功能、作用,以及几乎所有的工作单位、企业会计业务如收支、成本核算、固定资产记载、机械设备折旧、往来帐户等等。
当人们理解、知晓和掌握了货币价值的意象性质之后,就有了理解、解释金融学理论的价值心理基础。换句话说,货币意象性质是经济学家在金融学领域,频繁采用数学模型来论证贸易结算票据、股票发行与交易、股票涨跌、溢价、指数的盈利和估值、盈利与亏损、对冲基金、债券发行与筹资、随机变量定价模型、概率等等。整个金融学就是在货币价值意象性范围内纵横驰骋。
请读者注意了:学好本帖内容,掌握货币价值意象性质知识,将有助于理解金融学理论,并对参与老陈后面发帖讨论如下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1、期货投人是否创造价值?
2、储户、银行是否创造价值?
3、文物拍卖是否创造价值?
4、股票交易所是否创造价值?
5、商品流通是否创造价值?
(2017/1/16/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