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主要领域
◆ 形而上学:关于实在以及万物最终本性的理论。是关于宇宙的全面而整体的世界观。
◆伦理学:对善恶对错的研究,对“好的生活”的寻求,以及对道德原理和准则的辩护。
◆认识论:对知识的研究,包括诸如“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是怎么认识事物的?”“什么是真理?”
◆逻辑(或哲学逻辑):对合理思维和好的论证的形式结构的研究。
◆哲学宗教(或哲学神学):对宗教、宗教的本质、神圣事物的本质以及相信(或不相信)上帝存在的各种理由的哲学探究。
◆政治哲学(或社会政治):对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于本质的研究,试想出理想社会的样子,并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实践某些观念和改革以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
◆美学(或艺术哲学):对艺术地本质以及艺术体验地研究,包括对“美”、“表现”等概念地理解。
哲学的本质简单来说,哲学研究就是在抽象的层面上反思世界、人生及思维之种种问题。大多数人都曾思考过哲学问题,可能只是不察觉自己在作「哲学思考」而已。兹举数例,或许你亦曾对以下问题感到困惑:
◆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某些生活方式是否真的比另一些好?我为什麼要努力读书或工作?除了赚钱给自己享受之外,我还应该关心其他事情吗?什麼是幸福?
◆ 生存有什麼价值?一个常常遇到挫折的人,真的比一头快乐的小狗幸福吗?何以活著好过死去?
◆ 我们为何要遵循道德规条?道德规条由哪里来?是谁颁定的?
◆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教科书或医生说的话吗?为什麼?我们又应否相信风水和星相学呢?
◆ 为什麼要有国家与**?国家有没有权利干涉个人的私生活?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吗?抑或国家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利益而存在?
◆ 神存在吗?如果神存在,为什麼这个世界上还有那麼多惨事发生?
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未必相同,这些答案可能来自父母或朋友的意见、师长与课本的教诲、宗教的启迪以至出自个人的思考。然而,这些答案是否正确?是否有所根据?根据又能否成立?如果我们不反覆及认真反省自己的见解,想法就会变得武断,一些信念会变成教条,社会亦会因此变得僵化,甚至令文化陷入困境。哲学探究的目的,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精神,反省及审察生活的种种事物及价值。抽象概念的有机体。必须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如马哲上物质的概念,就是通过意识来定义的,而意识就是通过物质来定义的。哲学与批判思考
由此可见,哲学主要是一种批判的思考活动。批判思考就是审慎考察我们的信念、价值及行动背後的理据。这种考察是很基本的哲学思维。具体而言,批判思考首先要釐清一种见解究竟有什麼内容,或先弄清一个行动所为何事,并找出这些见解和行动的理据,继而考虑理据是否可靠。然後,我们可以再追问这些理据是否足以支持那些见解或行动?或者这些理据本身是否合理或已充分确立,不用其他理由来支持? 回答这些问题就等於在评估和反省自己的理据、看法、信念及行动;我们也可藉此尝试对这些理据和看法作出修正。如此一来,钻研哲学能助人确立信念、价值和作明智合理的抉择,令我们成为有理智自主的人,最终使人生更有意义。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