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773 9
2011-03-06
悬赏 300 个论坛币 已解决
如题
字不在多,主要要有想法
谢谢!

7楼(yuanxiaodishui)回答的也不错,
如果yuanxiaodishui再次看到这个帖子,请随便发一个300币的出售贴,然后站内通知我,我会购买,
再次表示感谢!

最佳答案

yamin_wang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上的发言基本上教育意味很重,那么这些教育技法层面上的东西,我就不再累述了。仅作如下补充。本人90后,完全是为了学术,希望能抛砖引玉,有冒失烦请原谅。 1.赶超战略和赶超战略也是不一样的,您一定看过林毅夫、杨小凯等人的一些著作,相信您也知道,各个国家的赶超战略是有区别的。研究的时候可以做一下对比或者面板; 2.如果就中国而言,赶超战略的先行,至少有2个小点对教育产生了冲击: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和第二产业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6 18:53:19
以上的发言基本上教育意味很重,那么这些教育技法层面上的东西,我就不再累述了。仅作如下补充。本人90后,完全是为了学术,希望能抛砖引玉,有冒失烦请原谅。

1.赶超战略和赶超战略也是不一样的,您一定看过林毅夫、杨小凯等人的一些著作,相信您也知道,各个国家的赶超战略是有区别的。研究的时候可以做一下对比或者面板;
2.如果就中国而言,赶超战略的先行,至少有2个小点对教育产生了冲击: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和第二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大跃进”。

众所周知,城乡二元结构把优势的发展资源都集中在城市,这实质上是赶超战略的一部分。而农村家长,甚至整个农村文化环境,都觉得上大学是鲤鱼跳龙门的事情。因为大家都觉得,城里资源多。结果,含辛茹苦要让孩子念书(当然也有念不下去的,但对于这些念不下去的,父母还是执着去买民办、买大专,总之,用本来不多的农业和手工业收入尽一切可能要让孩子去城里上到二十来岁)。然而,实际情况是:城乡二元结构不是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城乡差距,这个你无论是用数据实证还是历史观点看,既不是一两个百分点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等教育,包括普高、民办高和大专,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任(即:鲤鱼跳龙门)怎么可能靠扩招后的高等教育来承担?这是不可承受之重。这是那么多大学生失业、廉价的重要原因,试问那些失业、廉价的大学生:有多少比例是没有关系、没有资本的农村大学生和郊区大学生?应该是为数巨大的。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在2010年做过一个文章,这个文章年初在清华交流过,就是说:教育成本和中国不公平的加剧,楼主有兴趣可以找了看看,写得还是很真实的。以上是赶超战略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对高等教育的压力。

另外,从产业的观点看:单位产值的1、2、3产业所能吸纳的劳动力,2产业是最小的。单位资本的“国”字头企业和“私”字头企业,也肯定是后者吸纳的劳动力大于前者。我们往往说,国进民退,要藏富于民。但事实上,无论是二产业的畸形增长,还是国字头企业的低效垄断,基本上是巩固江山的动机,本来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让更多人享受增长的好处。或者换句话说:本来可以让被迫去校园的逃避就业的人少一点、扩招的压力小一点。

或者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谈来谈去,都是谈怎么样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学校的人少一点?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那我要说:你要做一下国别对比,或者你想一下“实事求是”的原则。教育不是培训,它在经济上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在文化上是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技术上是创新氛围的形成。特别是后两者,那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也是百年北大和新东方学校的区别。无论是从教育基础,还是从合格教育者的数量上来看,作为文化、技术过程的教育过程比经济过程更难出现突变——当然,或许培训过程可以和经济过程有相同的赶超速度。如果你要坚持教育和培训的界限,坚持教育的质量,那中国的受教育者数量远远超过了它应有的水平,即:很多人不想受教育,而是找不到工作的被迫教育——受教育的人<<想受教育的人,教育过剩,然后教育通胀,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

所以你要我说建议,那么我会说:现在的发展方向已经出现转机了——教育和培训的区分。你就让培训意义上的学校去承担赶超战略的重担,当然,我很理解培训成为**宏观赶超政策的一部分。但是我坚决反对把教育作为宏观赶超政策的一部分——这是个严肃的话题,无论任何体制,无论一个民族到了谁的手上,他对教育的尊重,是对民族传承的尊重。哈佛对美国的意义不会小于白宫,莎士比亚对英国的意义不会小于女皇的皇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00:54:07
我刚查了一下百度百科:
  赶超战略
“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使资金密集型产业能够在极低的起点上得到发展并在短期内实现飞跃,进而使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选择这种发展战略的有两类国家:一是以前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是以印度、阿根廷为代表的亚洲和中南美洲的非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这种发展战略不顾资源约束,以重工业乃至整个工业体系去赶超发达国家,实际上是超越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因此,这是重工业优先增长和进口替代战略的形象概括。”

不过,我想楼主这里的赶超战略主要指的还是超越,敢为人先的意思吧。

有一点我始终不明白,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了,本土被美国投了两颗原子弹。战后,他们毕竟还承担一些战败国的义务,却依然在很多方面相当强大。日本没有什么资源,小岛国还经常地震。日本人为人的谦让和压抑,让人很不舒服。但是,他们却GDP总量始终处于世界前列,还想到什么制造在宇宙飞船上安慰宇航员的机器人?!

有的时候,我不知道教育是不是真的能起到足够的作用。现在硕士毕业生相当普遍。有的时候想想,一个人一辈子也就那么几十年,前三十年都用来读书(假设读到博士),后三十年开始抚养下一代(看看现在城市里孩子读书,父母陪读的样子就知道了)。那么,读书受到的教育,真正能够有时间精力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还真的不多。时间久了,可能造就的是一个过剩的教育产业链。何况现在有条件的都热衷于出国读书呢。

我觉得教育要更多地和产业结合起来,落到实处。所以,大学不应该限制教师兼职。因为,教师在社会上兼职,可以更多地获取一线的信息和需求,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00:54:37
赶超战略对教育发展不会有什么好处,如果非要说关系,赶超的思想只会让社会心态变得浮躁,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00:55:41
很显然啊,赶超战略属于战略层面,而教育发展属于战术层面的。教育发展可以很好的支撑赶超战略。而赶超战略也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以及指导作用。
   赶超战略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科技发展的竞争,最终竞争优劣的落实就会体现在教育发展的程度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00:58:17
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健全的人格,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使得人尽其才,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平等的机会。教育的发展在于要有正确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给予教育机构,老师及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自由而且平等。然而,赶超战略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与现代教育的精神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