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出租车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编者按:近期,北京又在酝酿出租车涨价,依然是要将原辅材料涨价成本转嫁给公众,无论是价格上调、**补贴、三方分担,本质都是由公众承担。垄断行业在面对市场成本压力时,**几乎都是通过抢掠公众以保证经营者恒定利益。
于是,我便想到2009年8月我所发表的《对中国出租车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经过近十年走访200多个大小城镇对中国出租车业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国外出租车业进行对比考察。我先后发表过一系列出租车业的文章。2009年发表的此文算是我对出租车行业比较全面的一些思考。为此,重新贴出来,期望给大家一些启发,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王克勤
中国出租车行业,这些年来发生了一系列罢工罢运事件。笔者通过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至2008年底中国已经发生过150多起出租车业罢工罢运事件。
梳理各地出租车司机罢工的理由不外以下几条:黑车拉活抢活,要求**打击黑车;燃油涨价,运营成本上升,要求提高运价;抗议公交降价,抢了生意;出租车各种费用太重;乱收费太多;与出租车公司及**争夺经营权等等。
而此次温州出租车司机罢工也不外乎以上理由:成本太高,收入太少,期望涨价。
其实中国出租车业的问题应该是两方面的:一是出租车行业内部关系不顺、矛盾多元,利益分割不均的问题;二是出租车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冲突与矛盾。而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一个点上:即出租车垄断经营权。大部分罢工本质上都是由于车主与**或公司争夺经营权而引爆的,其他相关的矛盾与冲突基本也是与经营权息息相关的。
正是因为出租车经营权本身是一个巨大垄断利益,所以全国各地的出租司机、公司、车主、**之间一直存在着各种利益争夺与矛盾。
为此,我们不得不仔细地分析这个经营权,即不许可他人进入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权力。想到出租车的垄断经营权,笔者便想到高度计划经济时代的餐馆。
在高度计划经济时代,即文革期间,笔者所知一个县城只许可开办三四家餐馆,并且只能是商业局下属的饮食公司兴办与经营管理。其他任何机构与任何人均不得兴办。这样人为法定垄断带来国有餐馆独家经营,其结果是:服务态度恶劣、饭菜质量不好、卫生状况较差,排长队买饭而常常不得。面对许多人吃不到早餐的困境,一些有手艺的人在街头人流量大的地方搭起早餐摊点出售食品,着实方便了群众,也让自己谋得一份营生。但是,很快打击投机倒把的“棒棒队”来了,几家早餐摊点的锅碗瓢盆砸得稀烂。
后来改革开放了,全面放开市场,所有的人都可以经营餐馆了,于是各种各样的餐馆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原来摆地摊的人申请了工商营业执照,办理了税务证书,依法纳税,照章经营。搞得好的,搞成大型餐饮企业,在自由竞争中成长为大型连锁企业,搞得不好的原来的国营餐馆纷纷倒闭了。
这样全面放开、人人均可进入、自由竞争的经营格局,最后带给整个社会的是:广大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获得了最方便、最多元、最优质的市场化服务。
不仅餐饮业如此,而且百货业、服装业、轻工业、家具业、电子行业等,连同钢铁行业都全面放开了。全面放开后,带来的是自由竞争、生产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得到了最好的产品与最优惠、最多元服务。
由此,笔者想到出租车。与餐馆一样,出租车同样是一个完全自由竞争性的服务性行业。虽然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但是中国的出租车行业却依然在计划经济管制之下,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管制模式。
由此,笔者想到以下若干方面的问题:
出租车与管制制度
目前中国各级**对于出租车业的基本政策是:数量控制,价格管制,特许经营。即人为的行政垄断管制,计划管制模式。每个城市可以许可有多少出租车,执行怎样运价。全部由**说了算,一切按照城市计划来设计,并不是根据市民的自然需求为标准。
就如同当年的餐馆业一样,只能按照**规定的数字来发展。
物以稀为贵!出租车行业将事业发展的机会垄断地授予少数人,与其他行业对比,出租车业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巨大暴利空间,温州经营者最初一天的收入就是100元,相当于当时工人月工资的5倍。经营权预期收益必然推高经营权的价格。因此,必然导致经营权的,即垄断权力的不断涨价,数量控制越严格,垄断特权的价格便越高。
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地如同温州一样停止发展出租车,于是经营出租车的资格,即经营权开始涨价,几乎每个城市的出租车经营权目前都有不菲的价格,在汽车价格不断下跌的同时,出租车经营权却都在汽车价格的几倍或几十倍。
如同,吃饭的人越来越多,而县城里仅有的3家餐馆生意必然呈现刚性火暴,收益丰厚。于是,其经营资格便成为稀贵资源,必然十分值钱。而温州的出租车经营权炒到146万元,就是具体明证。目前,几乎大部分省会城市的出租车经营权价格均在50万元以上。
**管理部门当下对出租车经营权分别采取行政许可与有偿转让的方式授予出租车经营者,从全国而言,无偿许可的占到49.7%,如北京、上海等地;有偿转让的占到50.3%,如温州、郑州等地。
出租车数量管制与公众利益
数量管制的最大伤害者是广大消费者:在汽车价格不断下跌,运输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城市却面临着打车难的困境。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深圳,人们经常遭遇半小时打不到出租车的现状。
北京目前是中国出租车万人拥有量最多的城市,近日笔者在五号地铁线刘家窑站口看到40多人半小时内打不到一辆出租车。全市在册出租车达6.7万辆,每万人拥有41辆,而目前在北京运营的黑车却达到9.2万辆之多。由此测算实际上北京目前万人拥有实际运营的出租车约为91辆。
而远在西北的兰州市有360万人,实际运行的出租车只有2445辆,每万人拥有出租车仅仅6辆,每1600人只有一辆出租车。严重供应不足。(这个城市名义上的在册出租车有6538辆,目前运营的只有4889辆,而从2005年开始,这个城市实行单双号上路管制后,实际白天正常上路的出租车只有2445辆出租车)
成都、武汉、南京、广州等城市均存在严重的出租车搭乘困难,表现为运力严重不足。而台北市总人口280万人,出租车达到3万辆,即每万人拥有93辆出租车。这是10年前放开管制所带来的结果。
既然出租车数量管制的最大伤害者是广大公众,那么,只有全面放开才能给公众带来利益最大化,就像放开管制,人人都可以开办餐馆一样。全面增加数量,才能让广大人民得到最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