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为微经(高鸿业版)开一贴,请有疑问的同学和高手们进。
规则:
1、
存在疑问的同学可以把疑问列出来,但是一次请不要超过3个,清楚后再提问。
2、
可以回答的问题请大家尽量回答,并且请用“回复其帖子”的方式指明是针对什么帖子。
3、
对回答存在疑惑或者疑问的同学也请留下观点,并指明针对的帖子。
为了这个帖子,学生我每天晚上会来整理一遍大家的回复,形成完整的回复和解释..麻烦大家了,我会尽全力的…求大家给力
这里先留下我的两个问题,麻烦大家了。请大家踊跃参与。
我的问题:
1、在关于风险讨论的案例“彩票”中运用了“期望效用”和“期望值效用”,这两个定义都是在已经买了彩票的前提上得来的,用两种角度去理解当期期望存在的 效用,后来又用这两个量进行对比,解释“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这里学生我觉得很不对劲,原文是这样写的“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 下(即不购买彩票的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务两等于彩票的期望值,即pW1+(1-p)W2”,这里明显是不对的,如果不买彩票,这里的货币量应 该是原本手上没有买彩票时候的量。另外,后文又拿“U[pW1+(1-p)W2]”和“p*U[W1]+(1-p)*U[W2]”进行对比,学生我认为是毫无理由的,对于这两个量,假设完全一样(购买彩票),讨论的对象也完全一样(期望),其中一个是归到货币量上,另一个是归到效用上,其实是对一个东西进行分析,出来两个结果纯粹有一种糊弄人的感觉。
2、为什么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