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休闲区 十二区
›
跨学科讨论区
›
哲学与心理学版
2497.水从天上来
楼主
王东镇
1485
2
收藏
2011-03-08
2497.
水从天上来
2011.3.8
水在摄氏零度就会结为冰,因此对流层以上、摄氏零下55度的同温层就不应该有水分子的存在,可资料显示(详见《2478.地球大气梯级温度与宇宙射线和次生射线的关系》(2011.2.19))地球大气的热层下部有水分子存在,具体内容如下:
“(四)热层
从80km到约500km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我早就怀疑水从天上来,因为氢、氧元素都是地球大气的组成部分,雷电和离子化氢氧分子的聚合很可能是水的源头。知道了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是离子化的氢(
87%
)、氦(
12%
)核子以后,地球大气其他成分和水分子的由来又多了一种可能:发生在地球大气热层和逃逸层的核聚变,及后期化学反应。而地球两极的冰,可能主要来自地球大气上层核聚变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水!
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平衡是如何维系的呢?雷电可能分解一部分水分子,地心的核聚变可能消耗一部分水分子,氧化和其他化学反应可能分解一部分水分子。当然,化合物普遍存在氢氧根,水也可能有部分来自地心,不过地心的氢氧元素更可能进一步聚合成其他原子量更大的化学元素。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whachel1976
2011-3-8 02:34:51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一本科普读物:《一滴水的故事》,以拟人的手法叙述了一滴水,如何从雨变成水滴,流入江河,汇入大海,又汽化、蒸发变成雨滴的过程。
是哦,H2O,氢和氧,常见元素。感觉在雷电及太阳能等作用下,应该更容易分解等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稳定的水分子。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王东镇
2011-3-8 08:13:53
那是水的循环,而不是由来。
过去有陨冰说,不过陨冰来自液化气体,会还原回气体。太空中即便存在水分子的陨冰,也不会凭空来的,总要先有水分子的产生,而太空条件不太容易,因为水的合成起码要有氧,而氧的原子量很大,根据重力学原理似乎不容易逃逸到太空中。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2478.地球大气梯级温度与宇宙射线和次生射线的关系
2742.不要轻视氮元素
2853.元素的形成可能存在放热、吸热反应的周期循环
2916.关于阳光与温度的思考
2935.光速与“风速”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
3352.氢弹的威力源于什么?
3640.绝大部分阳光来自地球内生“氕”元素的裂变
3865.如果存在恒星文明
2.太空没有白昼
11.阳光的直射和斜射能够产生季节温差吗?
栏目导航
哲学与心理学版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外文文献专区
学术道德监督
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金融实务版
热门文章
2026“课题申报”抢跑号角的已吹响!国社科 ...
CDA 认证考试大纲 2025 重磅更新:一二级考 ...
英文书籍
英文书籍
国家级都市圈谁在领跑:2025华高莱斯产城瞭 ...
中国移动:智能体互联网技术白皮书2025
超越普里瓦洛夫无穷乘积与它对解析函数的应 ...
超越普里瓦洛夫数项级数卷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2012-2024年上市公司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数据集 ...
推荐文章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高校老师和学生都在偷偷上的智能体课,到底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