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453 3
2011-03-09
  我们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真正持久的满足又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常常思考又很难找到答案的问题。我也曾有过这些疑虑,并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在上帝那里找到了答案。
  失落──彷徨与困惑
  我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是大学的物理教授,母亲是工程师。父母亲给我以很好的启蒙教育,再加上有些小聪明,不必太用功也可以上重点中学,而且我生性好动,在体育方面也崭露头角,还获得过上海市的铅球和铁饼冠军。人生旅途可谓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可是,每到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望着星空,我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好像学习上的优异成绩和体育场上的金牌都无法带给我真正的满足。
  我想,对于这种内心的不满足,人们大概有几种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干脆否认这种需要的存在,认为人生就是这样嘛!何必没事找事干呢?安安稳稳地享受这每日柴米油盐的生活不就好了吗?另一些人则把希望寄托在对事业、爱情或是财富的追求上,认为从中可以找到人生真正的目的。我是属于后者。
  为此,那时的我把自己埋在一个又一个近在呎尺的目标中,认为只要达到了下一个目标,内心就会有满足。可是,最终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每当为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时,人生似乎还挺有目的的,然而一旦达到了目标,接踵而来的却是强烈的失落感。于是,只能是感概一番,期待下一个目标。
  在高中尚未毕业时,我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作为交换学生来到了华盛顿D.C.。我兴奋异常,感到自己终于可以闯天下了!我从小就很好强,又非常独立,十三岁就离开家住校了。我觉得,天下就是由自己去闯出来的,人生要有些成就,实现自我价值才是充实且有意义的。
  就这样,我抱着美好的美国梦来到大洋彼岸。大概和许多留学生一样,都有着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我觉得或许是到了那时,我的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思索──人生与价值
  可是到了美国,我才发现,现实与梦想存在着差距。我是在华盛顿的一个私立高中上学,而华盛顿是美国上层人物聚集的地方。在我上的中学里,也都是律师、医生、大记者、甚至是总统的孩子们。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可以接触到一般在美国的中国人所不易接触到的方方面面。
  这些上层人物都很有钱,住的是富人区。我住过一个医生的家里,住宅特别宽敞且豪华,有私人的篮球场、网球场、和游泳池。房子太大了,所有的房间都需要安装对讲机。他们又是很有地位的人,有时白宫有宴会,就请他们光临。那年,克林顿总统的就职典礼,我还沾光拿到了通行证。
  他们在事业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有开很大律师所的,有路透社驻国会的记者,有CNN的节目主持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的精神完全靠事业支撑着,无法摆脱。虽然如此,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快乐,心里也得不到满足。尽管厌烦,他们却还是说,成天工作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其实他们忙得根本就没有时间与家人共享良辰美景。
我所看到的这一切,使我领悟到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人就像进入了为个人生存而争斗的竞技场,身不由己地就当了事业和生活的奴隶。
以前,我总以为这些人的生活就是我的奋斗目标,可如今,我却被这个奋斗目标吓坏了。
难到这就是我将来的生活吗?就是在这无奈之中被生活的压力冲来冲去吗?
难道人就注定要劳碌一生、郁郁而终吗?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启迪──圣经与救赎
  在我苦苦思索人生却始终得不到答案的时候,偶尔会翻开在出国前帮我补英语口语的老师送给我的那本圣经,读着耶稣所说的话、所作的事时,会感到很特别,也觉得很有启发,但又不是太明白。
  我就是带着这种思索和困惑来到费城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一群校园团契的基督徒学生们,我发现他们和一般的大学生很不一样,那些十八、九岁的大孩子们在一起时就是整天嘻嘻哈哈、吵吵闹闹的,而这群基督徒却在一起探讨人生的问题,而且还讨论那本我读得似懂非懂的圣经。我非常感兴趣,也经常去他们的查经班,跟大家一起读经、讨论问题。那时,我的问题也特别多。
记得最常问的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神要这样做?如果我是神,就不会是这样的,好像我比神更知道该怎样做似的;另一是神要赦免人的罪,赦免就是了嘛!为什么神的儿子非要死呢?这不是很麻烦吗?
那时,我真无法了解神的圣洁、公义的标准有多高,而这又是不可有丝毫马虎的,更何况罪的工价乃是死,其后果是严重的,这些对当时的我来讲都很难理解。
  虽然,对于我的这些问题,他们没有给以很好的答案,不过也无关紧要,我照样还是很喜欢去。而且我渐渐发现,他们的生命和我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我的生命是“平面”的,每天关心的是眼前和周围的事,最多再想想未来,感叹一下过去而已。所以,无论获得多大的成就,有多么值得兴奋的事,我那高兴劲儿却瞬间即逝。尽管我也想超越“平面”的生活,可是那颗想挺立起来的心总不能被这地面上的事所满足。
而反观基督徒,则完全不一样。他们的生命是“立体”的,心中也有一种明显的超越。在我们读圣经、讨论的时候,我的心也能享受一下“挺立”起来的感觉。
我开始渐渐明白,心里一直寻找的,就是这位超越的上帝,既有刚正不阿、公义、圣洁的本性,又有丰富的慈爱和怜悯。那时,我心里已经知道这是自己想往已久的,但是在理智上却不能接受,还是一直企望能证实这位上帝是真实存在的。
当时,在查经班里就有这样一位学物理的同学,他的知识非常渊博,连中国人是怎么祭祀祖先的都知道。他跟我分析了圣经的成书,怎么由四十多位作者经过一千多年写成的,好像有的作者还是没念过书的,但他们所讲的都是同一件事。当时,我就觉得这还真是挺奇妙的,就算是抄来抄去也没抄得这么完美的。还有,关于预言的应验也太多的巧合了。最奇妙的还是耶稣,若不是神的话,那就很难解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9 14:38:56
sof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9 14:39:30
看来迷茫的人不多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9 15:10:50
看看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