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翰啸:经济学数学化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
楼主
sjylwyyl
1252
4
收藏
2011-03-09
华尔街金融危机有商业根源、政治根源、学术根源,很多人还想了解,这些问题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华尔街能够创造出那么多的金融衍生品?本节我们就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
一个数学公式摧毁美国
一年前,人们总认为,像李祥林这样的数学天才可能会得到诺贝尔奖,因为金融学家的确获得过诺贝尔奖。李祥林的成果与以前获诺贝尔奖的学者的贡献相比,更有广泛影响力。
李祥林的研究是确定资产间的相关性,也就是将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用数学模型来量化。这是金融领域中的一大难题。李祥林的公式能以数学手段衡量风险。基于这一公式,金融机构能够大胆地出售金融衍生品,将金融市场扩张至几乎不可思议的水平。
从债券投资者、银行,评级机构、监管机构,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使用李祥林的公式。很快,利用这一公式来衡量风险的方法已经在金融领域深入人心,并且帮人们赚到了大量金钱,使得任何对此公式局限性的警告都被人们忽视了。
然而,突然间,使用这一公式的人们发现,金融市场开始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地变化。小小的裂缝在2008年演变成了巨大的峡谷,瞬间吞噬了成千上万亿的资金,将全球银行体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并引发了这场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的经济危机。
可以肯定地说,李祥林在短期内不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一个数学公式怎会给
金融界
带来如此毁灭性的结果?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快速扩张,数以万亿计
美元
要进入市场,若投资者能够找到确定资产间相关关系的方法,这些资金便能顺利进入市场。这个问题谁解决了,华尔街都会非常感谢他。
李祥林,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中国农村,成绩优异,获得了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来去美国留学,获得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MBA学位。在此之后他继续深造,先后获得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精算学硕士学位和统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他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开始了他的金融职业生涯,后来就职于
巴克莱
资本,并在2004年负责重建其数量分析小组。
李祥林在《固定收益杂志》上发表了一份名为《论违约相关性:相依函数方法》的论文。该论文以相对简单的数学方法判断违约相关性的依据。这是对一个对复杂问题巧妙简单化。只用一个最终的相关性数据,一个简单明了的数据就代表所有需要考虑的东西。
有了这一风险定价公式,华尔街的精英们看到了新的无限可能。他们马上着手创造大量新的3A证券。而像穆迪这样的评级机构再也不用管这些证券背后所代表资产的各种风险,他们只需要考虑这个简单的相关性数据,然后就出来了一个评级,告知人们这些资产的风险到底多高。
后来,已经没有人真正知道他们的产品包含了什么基础资产,一切只需要李祥林的函数公式就可以了。这一公式几乎是普遍适用,于是,无论是银行打包新的债券,还是交易员、对冲基金对这些债券进行复杂的交易时,大家都会用到这一公式。
读者可能很想了解这个公式的内容,对不起,李祥林的论文及公式目前还没有汉化的版本,在中国也没有应用。其实我们也没必要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公式,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就是个数学公式就可以了,这个公式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能从此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房价一直在上涨,因此住房贷款之间违约的相关性就相对比较小。一旦房市的繁荣时代结束,整个国家的房价都下降,房贷违约的相关性就会骤然飙升。其实对房贷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银行也明白,这一公式对房价的上涨非常敏感。一旦房价下跌,所有被评为3A的无风险债券都会瞬间崩塌,没有退路可寻。但面对眼前巨额利润的诱惑,没有人能抵抗得住,他们要做的就是一边享受暴利一边祈求房价继续上涨,然而不幸必然会到来。
金融危机中,李祥林不应该被指责。2005年秋,李祥林也曾在《华尔街日报》表示,很少人真正理解这一公式的核心。毕竟,他只是发明了这一数学模型。应该指责的是那些滥用模型的金融机构,是他们的贪欲导致整个金融界盲目地逐利,对这一模型的局限型忽略不计,对外界的警告充耳不闻,这才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这就象爱因斯坦的公式被用来制造原子弹,但应该受谴责的是爆炸原子弹的人.
2008年,李祥林回到北京,现任
中金公司
执行总经理、首席风险官。
谈到这里,我们实际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华尔街为什么那么偏爱数学公式,这还要从经济学的数学化说起。
深层次根源
数学公式在金融上的应用,只是数学公式在经济学应用的冰山一角,现在的经济学到处充斥着数学工具的身影。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为例,书中满是各种函数曲线的应用和函数表达式的推导。而这只是经济学的入门课本。而在整个经济学领域里,边际分析、均衡论、线性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博弈论以及随机数学、模糊数学和非线性科学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与一般人认为的“经济学是文科”的概念大相径庭。数学模型与经济现实难以吻合。经济理论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也就偏离了现实,经济理论若符合现实,则无法数学化,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目前经济学的选择是:宁肯不符合现实也要做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太复杂了,数学工具根本无法驾驭,数学模型,大都对现实进行了简化。
数学模型的结论只适用于一种假设情况。对于复杂的社会现实,数学模型的参考价值不大。最差的情况就是模型完全曲解了现实,经济学做了一堆模型,但现实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因此,表面上是李祥林的数学公示摧毁了华尔街,但经济学的数学化,经济学过度的引入数学模型导致经济研究偏离现实才是产生这种问题的大背景及最根本原因。
(摘自高连奎《中国大形势》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年1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2710202012
2011-3-9 19:44:13
看了很受启发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mazhenzhen1987m
2011-3-9 20:27:33
楼主说的很实在。现在经济学的各类论文要是没有公式模型,没有数学化的成分,人家连看都不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cglee
2011-3-10 09:33:58
两者有联系,但把金融危机完全归咎数学化很没道理,在哗众取宠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nirvana
2011-3-10 13:28:31
与数学有什么关系呢?是使用数学公式的人出了问题!
他们用数学模型做资产估值定价时,忘记了模型背后的一系列假设,模型滥用能带来可观收益是根本原因,投资者需要一个价格参考是模型得以广泛采用的现实基础。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原创]经济学的某些方面是不是开始滥用数学了?
[原创]使马克思的经济学数学化,并解开“价值”之迷
经济学数学
求 程祖瑞的《经济学数学化导论》
经济学数学化的历史与意义
请问经济学数学基础
经济学数学求解
求经济学数学
经济学数学话
对经济学数学化的批判做出的一些思考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经管高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数据分析师(CDA)专版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热门文章
Nature点赞!哈佛MIT最新作:AI科学家时代来 ...
CDA 认证考试大纲 2025 重磅更新:一二级考 ...
达富发投资关于中百集团行情数据操作分析与 ...
2025秋季大摩宏观团队闭门会议纪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数据
建筑的想象之整理补充笔记
英文书籍
超越普里瓦洛夫无穷乘积与它对解析函数的应 ...
超越普里瓦洛夫数项级数卷
国家级都市圈谁在领跑:2025华高莱斯产城瞭 ...
推荐文章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高校老师和学生都在偷偷上的智能体课,到底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