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68 5
2011-03-10
大家在华都不召回 为何追着丰田打


一个思考
好了,我们数据也看了,现状也看了,那么,我们可以来分析了:为什么召回总没中国的分?媒体一味地追着丰田打到底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在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召回事件上显得不那么“自觉”?
究其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不规范,可钻的空子多。
汽车是极其精密的仪器,中国一年卖出1800万辆新车,你能保证每一辆车都完美无缺吗?所以说,企业发现了问题主动召回,应该值得表扬——恐怕跟其他商品相比,汽车行业算是最“自觉”的了。
“不过,每个企业对故障解析的能力有大有小,发现问题的时间有长有短,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而发现了问题从而改善,是值得称道的行为。”本田中国新闻发言人朱林杰曾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说道。
其实,“自觉”这个词就是特别不靠谱的,每个人的每个行为都必然由动机进行驱动,没有动机,就没有行为。企业的行为更是如此。“你都没有要求我们对问题车辆进行召回,我凭什么要这么做?”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这样对记者说。
第二:中国老百姓对召回的态度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
——更倾向于一棒子打死。
这位资深业内人士十分肯定地对记者说:“我从业十多年,去参观考察过几乎所有国际大品牌的工厂,丰田的产品品质绝对在前三名之列。将其一棍子打死,是绝对没有道理的。”
“召回在汽车行业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汽车厂商对自己产品长期负责的一种态度,是厂商严把质量关的一种负责行为。”他补充说道。
话虽如此,但中国老百姓似乎并不认同——“我现在不想买日本车了,老召回是不是说明质量不好啊?”一位之前老找记者打听CR-V、RAV4的同事,近日却这么对记者说。
——你看,对于在华的车企而言,召回这个行为,从**层面并没有强行要求,从市场层面还会有负面影响,也难怪没有什么动机能够驱动这个行为,企业则是能免就免,能拖就拖了。
所以,也别怪“中国人的命就白菜价”,不论是**、车企还是媒体、民众,都应该赋予它一个正面的动机,驱动“召回”行为成为常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0 08:13:01
召回绝不代表质量差

在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官方网站上,对此专门有个普及常识性的专家问答,问题是:“进行汽车召回的厂家的产品质量是不是很差?”

回答是:“不能这样认为。 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少量汽车上出现一点安全缺陷是难以避免的,一般与汽车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厂家在发现缺陷后采取得当的措施积极地进行召回,就能很好地消除缺陷,维护车主和社会的安全。

发现产品缺陷就立即进行积极的召回,是制造商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是制造商信誉和实力的体现。通过对国外众多召回记录的分析发现,几乎所有汽车厂家每年都会发布一些召回公告,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但是这些品牌的汽车依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钟爱,没有人怀疑其产品的品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08:14:41
从不召回的汽车才是最可怕的

那些抵死不召的钉子户们

在总共320次召回中,高档车几乎都有亮相。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路虎、捷豹、奔驰、宝马、雷克萨斯,可谓应有尽有。与这些高档车,豪华品牌纷纷召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几乎从不召回,还有,捷达、桑塔纳这些销售超过2百万辆的国民车,从未有过召回。在世界汽车召回史上,从未有销量超过50万辆却没召回过的汽车,中国的那些自主品牌,还有捷达、桑塔纳,创下了世界汽车史上销售过百万但却零召回的记录。不过,这一纪录显然不合常理,并不那么光彩。

请大家来围观一下这些抵死不召的钉子户们,以下是一些厂商自2004年6月18日有召回以来至2011年3月7日的销量和召回数据:

表4:一些厂商的销量和召回数据

汽车厂商 累计销量 召回数量 召回比例
比亚迪 超过130万辆 0 0
江淮汽车 超过45万辆 0 0
长安轿车 超过110万辆 0 0
天津一汽 超过130万辆 0 0
吉利 超过160万辆 2175辆 低于0.14%
上海大众 超过360万辆 26576辆 低于0.74%
东风悦达起亚 超过110万辆 9281辆 低于0.85%
奇瑞 超过240万辆 23748辆 低于0.99%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中国畅销多年、普及率极高的车型,虽然很多销量都过了两百万,但从未有过召回,这种不正常的奇迹,使得我们不得不为这些车的车主的安全捏一把汗。常见的这些车型有:

一、桑塔纳。普桑销量早已超过了200万辆,但从未有过召回。

二、捷达。去年底,第200万辆捷达下线,但第一辆被召回的捷达还在等待中。

三、夏利。和捷达、桑塔纳一样,都是销量超过200万辆的国民车,但至今也没见过召回。

四、别克凯越。作为上海通用的拳头产品,凯越曾经长期占据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王的宝座,至今已经销售超过130万辆,但8年来累计只召回了两次,共10268辆,8年来累计召回率不到1%。
  

抵死不召背后是制度的纵容

在中国市场上违规成本低廉,为汽车企业漠视消费者生命安全提供了土壤。

在美国,对不实施汽车强制召回的厂家罚款标准高达1500万美元,而厂家隐瞒严重质量缺陷及真相的,负责人可能被判处15年的徒刑。在日本,刻意隐瞒不召回汽车也是重罪,2008年1月,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前总裁河添克彦等四名高层管理人员因隐瞒产品缺陷日前被横滨地方法院判刑。

而中国的法规呢?从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为企图隐瞒缺陷的汽车制造商制定了“惩处”办法,除必须重新召回、通报批评外,还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最高罚款3万,这对汽车企业相当于罚酒三杯,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

中国实施汽车召回7年多时间以来,更是从未有过强制召回。毫无约束力的法规就是对犯罪的纵容,当下中国的汽车召回,没有数据跟踪,实际也没有有效的惩罚,基本只能靠厂商自觉。之所以进口汽车召回特别多,也是因为在国外召回了同批次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不召回,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之下,国家质检总局终于有所动作,2010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以2004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为基础,起草了《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监管条例》特别强调了“刑责”、“罚款”也由之前最高处罚3万元的上限调高至产品货值金额的50%,进口车与广义上的国产车都被新条例一视同仁,在重责之下,车企违法不召回的成本将大大加大,抵死不召有望成为历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08:27:37
纯属扯淡1、汽车业算好的吗?目前在卖方市场下,汽车业的质量和服务都不敢恭维。
2、消费者对召回是一棒子打死吗?丰田的车为何还经常是加价销售呢?
楼主的立场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09:47:53
从不召回的汽车才是最可怕的   
看了一大篇 就记住了这句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14:20:09
**都不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