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慧:指闻、思、修三慧。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1、闻:闻慧是基础,广义上说,通过一切听、看、问、嗅、接触等等方式从自己原有的知识范畴以外取得的知识与经验都是闻慧。
2、思:思是在闻的基础上而成,也就是对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经验通过头脑的思维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判断和对比,进行形成完整、系统而简明的认识。
3、修:修慧分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修行的。
世俗的修慧包括与他人交流、沟通、辩论,或是进行各种社会性的工作与实践,通过这种自身的外在行动,发现自己在闻与思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加以补充、修正与完善。
修行的修慧是指通过禅定、瑜伽、冥想等方式从内在修行,产生对事物与人生的根本转变,最终获得解脱涅盘。
一般来说,修行的过程是以闻开始,在思的基础上获得确信,并通过思的方式对修的具体方式加以适当选择,然后以修慧达到最终觉悟的结果。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七八五经》解闻慧云“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中阿含经·圣道经》以闻慧为“正见”的基础,也就是步入佛法的第一步。至于大乘《俱舍论·卷二十二》云“谓先摄受,顺见谛闻,闻已勤求所闻法义,闻法义已无倒思惟,思已方能依定修习”。仍以闻慧为最根本。
一般小乘很重三学并举,而汉地大乘有很多人误以为“修”最重要,往往忽视对理论与思维的锻炼,从而导致大量因为无法分辨不同理论特征而以外道为佛法加以修行的现象。在这一点上,南传上座部及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学风极为规范严谨,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良好的思维与心理素质,是不能真正进行实际“修”的阶段的。尤其是格鲁派,学密者必须精研显宗教法三年才可正式修密宗,而且还进行因明、医明、工巧明等五明的全面学习,这种在整个宗派中的严谨而精进全面的学风在佛教各宗派中还是不多见的。
没有理论的修只能是乱修,没有修的理论只能是空谈。闻思修并重并递进而行,一直是佛法所提供的正行。佛学的学习理论不但是对学佛者的指导,同时对学习任何一种知识的人也有非常大的指导性作用,也指出了一般的学习过程与阶段规律。应该说其实用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佛学的范畴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