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4631 2
2006-08-16
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8-23 14:46:00
你学还是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6 20:50:00

国际金融教案

一、课程简要说明
  《国际金融》是教育部确定的我国高校开放教育专科金融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国际金融》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国际经济业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为国际金融学科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探索空间,同时我国加入WTO对外金融关系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纷繁多变也给国际金融学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国际金融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国际金融》是一门系统研究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货币、国际信用和国际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金融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因此培养一批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国际金融知识和国际金融运动规律的人才,对任何一国而言都变得非常重要。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程特别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竞争日趋加剧。面对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如何有效地防范国际金融风险,这都需要有一大批精通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人才。我们开设《国际金融》课程的目的正在于此,即适应我国经济对外发展的现实需要,着力培养一大批既熟悉国际金融理论又精通国际金融实务的高级管理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的新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发展的新动态,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现行的对外经济和金融政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章 国际收支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和记账规则。
2.准确理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概念;熟练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
3.熟悉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种类。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是第二、第三节。
【本章难点】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规则;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

【本章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 国际收支概述
一、国际收支概念
介绍和分析国际收支的概念。

二、国际收支概念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账户设置
详细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主要是按照IMF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的要求进行介绍,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三大账户及其各自的一级子账户。
二、记账规则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帐采用借贷记帐法,凡是本国商品与劳务的出口,以及本国对国外金融资产的减少、本国对国外负债的增加,均记录在贷方;凡是本国商品与劳务的进口,以及本国对国外金融资产的增加、本国对国外负债的减少,均记录在借方。
通过若干实例,讲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规则。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分析
一、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概念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总额来看,两者总是平衡的,但这种平衡仅仅是形式上的,并无实际意义。
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实际上指的是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
二、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
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六种:临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货币性因素、收入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和投机、保值性因素。
一国国际收支若出现不平衡,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如果持续时间太长,都会给该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第四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分别介绍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纸币本位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
主要介绍外汇缓冲政策、财政金融政策、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等4种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制度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外汇的动态与静态概念,明确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概念是静态概念;了解外汇的种类。
2.掌握汇率概念,熟练掌握汇率的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熟悉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各种汇率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要熟练掌握远期汇率的升贴水报价法。
3.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内涵和各种表现形态,并能深入分析各自的利弊。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是第一节、 第二节和第三节。
【本章难点】
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及其转换;汇率的决定基础;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 外汇的概念与分类
一、外汇的概念
介绍外汇概念的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指出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是指静态含义。
二、外汇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汇率的概念与分类
一、汇率的概念及其标价方法
介绍汇率的基本概念,以及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
二、汇率的种类
汇率的种类很多,本章主要介绍: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等汇率种类。
第三节 汇率的决定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汇率的决定基础

金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基础 纸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基础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长期经济因素、短期经济因素、利率水平、汇率和货币政策、重大的国际政治因素等。

第四节 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度
简要介绍固定汇率制度的含义;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二、浮动汇率制度
20世纪7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单独浮动、联合浮动和钉住浮动。
三、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劣比较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对世界经济和金融有着不同的影响,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
第三章 外汇业务与汇率折算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外汇市场的基本含义、外汇市场的构成层次。
2.熟练掌握国际外汇市场上几种传统的外汇交易方式及相关计算问题。
3.熟知外汇期货交易方式和外汇期权交易方式。
4.套算汇率的计算;远期汇率的远期差价报价法的理解和应用;
【本章重点】
套算汇率的计算;远期外汇交易及远期汇率的计算;套汇交易及其计算;套利交易及其计算。
【本章难点】
远期汇率的远期差价报价法的理解和应用;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

【本章教学内容】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外汇市场概述
一、外汇市场的概念
外汇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是有形的市场,也可以是无形的市场。
二、外汇市场的构成
外汇市场的构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顾客市场;银行同业市场;中央银行与外汇银行之间的交易市场。
中央银行参与外汇市场主要是为了干预市场。

第二节 外汇业务

传统的外汇交易
一、即期外汇交易
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交易方式。
二、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按合同规定的汇率于未来特定时间进行实际交割的一种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采用远期汇率成交,远期汇率的报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直接报价法和远期差价报价法。在远期差价报价法中,需要根据即期汇率和远期差价计算远期汇率。
三、掉期交易
掉期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某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等金额但交割期限不同的同种货币的交易。可分为三种形式:即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即期对即期的掉期交易;远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
四、套汇交易
套汇交易是指利用同一货币在不同的外汇市场、不同的交割时间上的汇率差异而进行的外汇买卖。通常所说的套汇一般都是指地点套汇,其形式主要有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两种:
五、套利交易
所谓套利是指投资者根据两国市场利率的差异,将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调往利率较高的国家,以赚取利差收益的一种行为。套利包括抵补套利和未抵补套利。
衍生外汇交易
一、外汇期货交易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内通过买卖标准化的外汇期货合约来进行外汇交易的一种方式。它与远期外汇交易有着诸多的不同。
二、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期权合约买方在支付一定费用后,可以获得在约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某种货币的权利或放弃这种买卖权利的一种交易。
外汇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
外汇期权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协定价格、市场即期汇率、到期时间、利率差异、汇率波动幅度等因素。
第三节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第四章 外汇风险管理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外汇风险基本含义、外汇市场的种类。

2 熟练掌握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关系。

3 熟知外汇风险的防范方法。
【本章重点】
外汇风险的种类、构成要素、防范方法
【本章难点】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外汇风险概述

第二节 外汇风险管理一般方法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基本方法

第五章 中国的外汇管理与人民币汇率制度

【本章教学要求】

1 了解改革前后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
2.掌握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形成机制。
3.熟知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本章重点】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形成机制
【本章难点】
货币自由兑换

【本章教学内容】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改革前后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外汇管制。1979年后,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外汇管理政策,趋向是逐渐放松外汇管制。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自1948121统一发行以来,其汇率是根据我国的经济、政治形势及需要而制定的,其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三节 货币自由兑换

包括经常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以及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六章 国际金融市场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和发展新特点。
2.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及主要业务。
3.熟练掌握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和特点;深刻理解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本章重点】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构成;欧洲货币市场的涵义和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经济影响。
【本章难点】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及其经济影响。

【本章教学内容】本章共分二节: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发展可以划分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和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两大阶段。
二、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模式和条件
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自发生成型;二是政策促成型。但无论是采用哪种模式,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四、80年代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国际融资证券化、金融业务创新化。
第二节 欧洲货币市场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货币市场即离岸金融市场,是指非居民之间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该种货币借贷的资金市场。其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与类型
欧洲货币市场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根据市场性质的不同,可将欧洲货币市场分为:伦敦型(内外一体型)、纽约型(内外分离型)、和巴哈马型(避税港型)三种类型。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经济影响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第十章 国际金融机构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的建立背景。
2.了解世界银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3.熟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主要业务。
【本章重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目标、作用和主要业务活动。
【本章难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磋商与协调活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主要贷款种类。
【本章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 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含义
国际金融机构是指从事国际货币关系的协调、管理或国际金融业务的经营,以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各类金融机构。
按地区范围划分,可将国际金融机构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两大类。
二、国际金融机构的产生
二战后,国际金融领域一片混乱,众多国家迫切希望建立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以协调国际金融关系。
第二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12月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其特定的宗旨,主要有六个方面。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业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三节 世界银行集团
一、世界银行集团概述
世界银行集团是联合国属下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的另一类国际金融机构。其主体是世界银行,另外再加上附属的两个金融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和两个非金融机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二、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12月,1947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世界银行也有其特定的宗旨,主要有四个方面。其最主要的业务活动是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贷款,以促进其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国际开发协会
国际开发协会是世界银行的一个附属金融机构,成立于19609月。其主要业务是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工程和发展项目提供比世界银行贷款条件要宽的长期优惠贷款。
四、国际金融公司
国际金融公司也是世界银行的一个附属金融机构,成立于19567月。其主要业务活动是对成员国的私人企业或私人和政府联合经营的企业提供贷款。
第四节 国际清算银行与巴塞尔委员会
一、国际清算银行
国际清算银行成立于1930年。1945年后国际清算银行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之间进行清算的代理机构、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业务往来的国际性金融机构。
二、巴塞尔委员会与国际银行业监管
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于19752月,其宗旨是要使国际银行机构受到充分的监督,并担任制定适应成员国各自国内监督制度的计划,以便有效地应付银行业务的变化。

第十一章 国际货币体系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涵义、主要内容及演变过程。
2.了解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产生及特点
3.熟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缺陷。
4.掌握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5.了解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案和欧洲货币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本章重点】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各自的内容及缺陷。
【本章难点】
特里芬难题;对各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分析和评价。
【本章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涵义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等方面。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
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可从货币本位和汇率制度两个角度来划分,也可按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来划分。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37月美国和英国分别发表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货币秩序的设想。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缺陷
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可称作是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具有自身的和缺陷。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五十年代后半期,美国连续发生国际收支赤字,导致美元危机。为了减缓美元危机,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美国和IMF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973年第一季度,美国政府再次宣布美元贬值。最后迫使各国放弃维持固定汇率的努力,纷纷让货币自由浮动。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综述
重点介绍国际上具有代表意义的5种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包括建立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制度、IMF替代账户、恢复金本位制、设立汇率目标区、建立最适度通货区。
第六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主要介绍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以及有关欧元的运行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