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498 3
2006-08-18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同时,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商业银行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在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

  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项 目

调整前利率

调整后利率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0.72

0.72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

1.71

1.80

半 年

2.07

2.25

一 年

2.25

2.52

二 年

2.70

3.06

三 年

3.24

3.69

五 年

3.60

4.14

二、各项贷款

 

 

六个月

5.40

5.58

一 年

5.85

6.12

一至三年

6.03

6.30

三至五年

6.12

6.48

五年以上

6.39

6.8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8 20:20:1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8-18 20:17:00
 十八日,中国央行终于重重敲下“定音锤”,宣布再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零点二七个百分点。这一消息一经发布,迅即成为各大网络的头条新闻。此间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久闻楼梯声,终见人下来。此举旨在为偏热乃至过热的中国经济降温。


  中国央行上一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时间,分别是二00四年十月和二00五年三月。

  就在三天前的八月十五日,中国央行刚刚将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高零点五个百分点,如此连续密集的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可见央行抑制当前国内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过多的态度和决心。

  事实上,在国家统计局宣布上半年GDP增长百分之十点九,以及信贷接近全年控制总量之后,人们对于加息预期有增无减。此前几乎所有声音都确信央行选择加息只是时间问题。

  从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来看,中国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突出。不久前,由中国央行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一份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也显示,国内银行家对经济“过热”的担忧正在增加,预测经济“过热”或“偏热”的银行家人数已升至历史最高值。

  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十八日答记者问时称,根据当前社会总需求扩张势头仍很强劲的情况,为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有必要在收回流动性的同时,加大对资金需求方的调节,利用利率杠杆适当抑制投资和信贷需求的扩张。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抑制长期贷款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通过上调基准利率,可以加大投资行为的融资成本,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衡量信贷风险,防止贷款盲目扩张;尤其是随着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提高资金成本还可以广泛地调节全社会投融资行为和预期,促使各类投资主体更加趋于理性。

  尽管央行选择在周末下班后宣布加息,国内普通百姓对此依然颇为关注。就在央行宣布加息后的一小时内,即有近七千人参与某知名门户网站的调查,其中超过七成人投票认为加息“有必要”,认为央行加息有助遏制经济过热的人数也在一半以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8 20:20: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18 20:20:00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他指出,本次央行加息意味着第二轮加息周期已经到来。

  吴晓求指出,本次加息首先对整个固定资产规模、信贷规模会产生影响。本次是紧接前两次存款准备金调整之后的第三次货币政策调整,央行引入了一系列日常手段以疏松商业银行的货币流动性。

  但他也指出,目前国内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流动性泛滥,有重要的体制性的原因。包括高额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增长提供了基础。

  因此,吴晓求认为,央行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取决于本次宏观调控的成效。他说,无论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其主要目标都是抑制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而不是专门针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因此,目前采取的这些措施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这需要一个过程来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19 22:54:00

不光打雷,终于下雨了.

不知央行此番能否真的控制住飞奔的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