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818 19
2011-03-14
http://www.cnr.cn/allnews/201103/t20110314_507787596.html 

 1883年3月14日,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在伦敦家中的安乐椅上与世长辞,享年65岁。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像(资料图)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有请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徐焰少将为您送上历史上的今天:

  徐焰:今天是3月14日,1883年的3月14日,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马克思逝世了,享年65岁。提到马克思知道他的人非常之多,尤其是在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列宁及其领导的苏俄共产党人创建了苏联,再加上中国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达到了巅峰,不过随后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解释受到许多人的质疑,也引起争论,随着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确实也衰退了,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近代最著名也是最有影响的哲学理论仍然活跃在学术界。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使马克思所写的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资本论》重新在西方国家成为读者的宠儿,不过令人遗撼的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上有许多人出现了浮躁心理,对理论探讨淡漠,真正阅读和研究马克思著作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反而倒不多了。不过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新一代人对马克思及其学术的兴趣也会重新提升。凡事都是过犹不及,中国在改革开放市场大潮之后出现一种理论冷漠潮,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教条式的学习理论出现了一个逆反的结果,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再看当年马克思在油灯时代写的作品,再与现在的情况硬性对号肯定对不上,这就是典型的教条主义。在延安时代毛泽东强调要学活马克思,反对学死马克思,可惜的是解放后的理论界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都出现了邓小平后来所批判的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局面,把马克思的只言片语当成金科玉律,把一些创新思维当做修正主义来拼盘。

  马克思本人一向反对有所谓终级真理,例如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所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作《共产党宣言》,后来他们二人在一版、再版的时候都说明了有些论断应该修改,例如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一句话,至今一切的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就认识到这个论述是不对的,因为1848年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人类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就没有阶级斗争。后来我们国家据此强调,暴力革命是普遍规律,其实若是看一下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论述也提出过和平过渡的设想,1872马克思年就设想,必需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英国、美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国家的理论界在很长时间里只是僵化的把马克思早年的一些论断捧为盛典,马克思主义必须联系实际,必需创新发展,僵化对待马克思和他的学说只能把这个理论引向死胡同。

  马克思的逝世距今天已经有128年了,今天的人们纪念和学习马克思正确的途径是学习他看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能再拘泥于当年的某些结论,其实这也是马克思本人所倡导的学习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5 20:31:16
马克思还还活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哪里最终都会有马克思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5 21:49:08
2# 借一步
马克思还还活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哪里最终都会有马克思主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52027&page=1&from^^uid=1123236

小借同志应该好好学习徐焰先生客观公正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5 21:55:39
3# 赫赫铭儿0 这位少将先生是历史专家,他可以在史学里表露情感。但是我在学术里就没有这个机会了,经济学里是不需要道德性评价的,所以在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时候,说点口号也在情理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5 22:55:58
借一步 发表于 2011-3-15 21:55
3# 赫赫铭儿0 这位少将先生是历史专家,他可以在史学里表露情感。但是我在学术里就没有这个机会了,经济学里是不需要道德性评价的,所以在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的时候,说点口号也在情理之中。
王小波曰:在学校里时,老师告诉我们说,治史要有两种态度,一是科学态度,那就是说,是什么就说什么;二是党性的态度,那就是说,是什么就偏不说什么.虽然这两种态度互相矛盾,但咱们也不能拿脑袋往城墙上撞.

看来对于我国的主流历史学家,还是敬而远之为好。不知你们学院派经济学家,是不是也有这两大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5 23:07:09
5# 马甲1号 我不是经济学家。那个名词给你想批判的人戴吧,他们比王小波的态度可爱的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