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最近在看高教三版的政经,有不少问题要请教各位达人:
1,所有制、所有权、产权到底有什么区别,我怎么觉得书上写的很乱啊?
2,为什么说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它又怎么形成了分工?
3,“社会形态可以跳跃地发展,但社会经济形式不能跳跃发展”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和意识形态。
这里涉及的经济形式,经济形态,经济基础有什么区别啊?
拜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9 16:05:56编辑过]
产权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范畴,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产权的存在及其运动的复杂性,由于这种复杂性使得人们在认识和考察产权时得以从不同的历史前提出发,从不同的经济生活方面,以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去概括和解释产权。而每一种解释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又总是似乎能找到一系列现实历史的支持,进而使得产权范畴缺乏统一的说明。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导致产权研究上的深刻分歧,而且表明产权问题无论是在经济学研究还是在法学研究上的不成熟性。
无论从怎样的价值观、历史观出发去审视产权命题,定义并解释产权均是必要的,尽管严格地说,这种定义和解释或许应当在对产权运动全部方面和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可能科学地做出,但在展开产权问题讨论之前,对关于产权的定义做一原则的阐释并对各类思想史上提出的定义加以比较,在比较中特别指出产权定义上必须予以充分注意的混乱,仍是极其必要的。这恰是本节的基本内容。
第二个问题中关于分工老马原著中文字很多,偶不知道怎么说。至于永恒存在。我觉得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生存手段到共产主义的第一需求--都是劳动为内容的吧。当然,前者的劳动有两重性,后者的劳动单指具体劳动。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只要知道一个定义就行了。国内教科书是用阶级关系描述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统治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主要针对商品经济的,共产主义是没有商品的--但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有商品,有市场。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