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762 11
2011-03-17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前提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一个部分。那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不是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呢?当然不是的。否则,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么,既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必须有以下三个基本前提才能成立。
第一个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理当是马克思的主张
实际上,主义就是主张。马克思的主义就是马克思的主张。因此,马克思主义既不是诠解者或解读者的主张,而是马克思的主张。这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而最起码的合法性。
那么,马克思的主张是什么呢?从大学生时期的马克思在183711月的一封《给父亲的信》而确立的主张有三个:
第一个是“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第二个是“决不任意分割”事物自身的存在对立;第三个是要创立比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更高形式”。
因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书而展开全面系统地作过阐述。而且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确立了马克思的主张:是在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并抛弃了用“彼岸世界的真理”而当作是“此岸世界的真理”的黑格尔的主张学说。
那么,什么是“此岸世界的真理”呢?然而,马克思在批判揭穿《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书的第一卷而阐明:是“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根源来理解事物”,而不是理解分割事物自身存在的对立。因此,马克思的主张是考察:“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的“现存的”到“现实的”更换的哲学史、社会史,经济史。因此,马克思的主张是决不会去确立社会形态观、经济体制观的绝对观,而是主张改变事物的现状来渐进地由外在必然性来完善理性的期待。这才是从马克思文本可以读得出,见得到,找得到的主张。
第二个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辩证法的运用原理和运用方法
由于马克思的主张是在大学生时期确立的,所以,当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涎生出: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运用的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的全貌:
马克思的世界观是观察在现实存在的事物,还是不是现实的,从而展开分析、推论、预测,在改变之后的结果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考察在历史过程中而存在的经验,并作为是肯定现实(先进)的事物、否定现存(落后)的事物的根据
马克思的辩证法的运用(它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中存在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物质变化
因此,马克思在批判揭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般意识形态”之后,从而确立了“两个联系”即“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和“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来展开观察或考察在现实存在的真相和事实,以此而展开寻找解决改变世界的方向和途径。
事实上,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而运用的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在同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在展现着如何地分析、推动、预测改变现存事物的外在必然性。
也就是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而展开的。
因此,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学说,那是继承和运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辩证法的运用原理和运用方法,而不是继承马克思对世界、社会、经济的看法和观点。因为马克思在19世纪的看法观点是受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局限性。某个时代的现实而一旦在生产工具的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产方式,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在蒸汽机生产力的生产方式提出的看法或观点,就是改变的对象和改变的内容。这就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辩证法的革命特征。
第三个基本前提,以马克思主张的学说的指导思想来确定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从以上的两个基本前提,来确定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同时,还要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而结合考察。我们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所走过的历程来看:第一个十年是提出改革开放来改变现存的即落后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并确立了改革开放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个十年是提出“三个代表”来确定改革开放的社会宗旨;第三十年的开局是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了全心全意地搞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任务,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那么,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象,是依照马克思的第一个基本前提即“转而向现实本身寻求思想”,那么就必须为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确定:是研究行政机构与经济活动的现实关系,以及是研究货币在劳动与消费的现实关系。
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任务是推动和促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开放、创新的科学健康的发展为终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才不是脱离的。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前提的展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7 08:22:58
新手路过学习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08:42:48
好强的理论性,弄得人昏头昏脑的,要是语言朴素平实些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08:50:05
回复震杰的问题:由于你在大学讲台上听的,授课的教材是俄苏建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前提,所以对文本中的马克思思想的基本前提而不理解而认为。当然,你说的在语言方面要通俗易懂,这我是要接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09:37:00
震杰 发表于 2011-3-17 08:42
好强的理论性,弄得人昏头昏脑的,要是语言朴素平实些就好了~~
坚信态度与怀疑态度,这你是一定能够听懂的.纵向追根溯源的认识方法,横向联系事物的认识方法,这是你一定能够听懂的.但许多哲学家就是不喜欢用大家都能够听明白的语言来说话.

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这实际上就是以断言和坚信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及其发展规律.这与基督徒坚信圣经故事为真实历史的态度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7 09:45:37
你将马克思当做是上帝,安拉,佛祖还是玉皇大帝?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成了马克思个人的东西?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唯心主义吗?对马克思主义的赞同不是建立在个人崇拜的基础上的。
历史出来一个马克思,他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壮大,是因为他的学说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即使没有马克思,也会有这样一个主张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只是这个学说的创始人,开拓者,他的学说当然需要后人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之中之所以出现个“马克思”,是表示对该创始人的尊敬,而不是其他含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