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期权与认沽期权的平价关系的解释及应用
于德浩
2021.4.14
认购期权与认沽期权的平价关系是,C+K≈S+P。就是说,你拥有1张看涨期权合约+现金备用与拥有一张看跌期权+同市值股票的投资组合效果是一样的。
举例,1张合约对应100万元股票市值,年波动率是20%,平值认购期权和认沽期权的售价都是10万元一张。
我现在有100万元用于投资。(C+K)的投资组合是,花10万元买入1张认购期权,剩余90万元现金。 显然,初态净资产就是10+90=100万元。 倘若股价末态上涨30%,合约价值变为130万元,那么认购期权的价值就是130-100=30万元。末态净资产就是30+90=120万元。而倘若末态下跌30%,那么认购期权价值清零,净资产就是0+90=90万元。假设涨跌概率各50%,那么末态净资产期望值就是0.5*120+0.5*90=105万元。
我们再看一下(S+P)的投资组合。买入1张10万元的认沽期权,买入90万元的股票市值。显然,初态净资产就是10+90=100万元。倘若股价末态上涨30%,合约价值变为130万元,那么认沽期权的价值就清零,末态净资产就是0+90*1.3=117万元。而倘若末态下跌30%,那么认沽期权价值是100-70=30,净资产就是30+90*0.7=93万元。假设涨跌概率各50%,那么末态净资产期望值就是0.5*117+0.5*93=105万元。
所以说,这两种投资组合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初态100万元,末态期望值是105万元。
这个平价关系式,是这么得来的。当同时拥有一张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时,如果末态股价上涨使得ST>K,那么C-P=(ST-K)-0= ST-K;如果末态股价下跌,使得ST<K,那么C-P=0-(K-ST)= ST-K。所以,总会有C-P=ST-K成立。
由于e^(μ*T)*S=<ST>,而且在市场中性条件定价下,μ=0,所以,<ST>=S初态股价。末态随机价格ST≈<ST>=S,所以,C-P≈S-K。从而,C+K≈S+P,这就是平价关系式。
如果是100万元初态直接买股票,那么在涨跌各50%的概率下,末态期望值是0.5*130+0.5*70=100万元,要小于(C+K)或(P+S)投资组合的期望值105万元。这就是投资组合的一个重要应用。
不过,你只有预期末态股价会大涨或大跌时,对冲的投资组合才有优势。 如果股价不涨不跌,认购和认沽期权都会清零,那么投资组合也会亏损,从初态100变成末态0+90=90。这个期权价格10万元就是对冲成本费用,大约占比年10%。显然,你不能时时刻刻都对冲,因为股价收益率才年化约+8%,还抵不过对冲的保险费。
防止下跌的对冲保护,都是短暂的。只有当你觉得,短期股价可能会大跌,你才能去买认沽期权做保护。对冲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使得投资客户的心理更好受些,易于再融资。比方说,某几天,股价突然大跌10%,如果对冲基金经理持有认沽期权,那么与股票指数大盘相比,对冲基金反而不跌,甚至还上涨。
其实,这都是些小把戏。 股神巴菲特就从来不用短期对冲保护,一直是简单的长期持有。因为,客户投资者光看到了某一次,对冲保护了下跌;但他不知道10次中的另外8次,都是白交对冲保险费。所以说,对冲基金,听上去好像,无论股价涨跌都能赚钱,但实际上,能跑赢大盘平均收益率的,也不多。很明显,对冲费用就是一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