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677 9
2011-03-18
索罗斯对冲基金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获利手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8 20:51:15
1.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其后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试图狙击港元,虽然香港金融管理局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加上当局大幅调高息率,但无法迫使基金离场,而高息却使香港恒生指数急跌四成,他们意识到同时卖空港元和港股期货,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获利。虽然,香港**在1998年8月入市干预,只能使其在股票市场获利减小,但远期港元急跌郄增加了其收益(金管局否认基金会选择沽港元期货,因而没有使基金得益,但香港科技大学学者雷鼎鸣指出这必须是假定炒家是愚蠢)。而根据港科大学者雷鼎鸣指出,在金融风暴期间,已主动提供协助,包括提供了一个被诺贝尔得奬人米勒应同的港元认沽期权附于无风险票据的做法,和一招名为“干坤大挪移”的做法,但金管局坚持不采用(金管局不采用的理据,已被雷教授及其同事一一驳斥,并刊于金融风暴期间的明报内)。
金融风暴其间,金管局还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要求,进一步打击香港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8 20:57:11
关于第一个问题,额外找到了一些资料,如下:
以美国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早就对肥得流油的东南亚小龙小虎们馋蜒欲滴,视为盘中餐,早在1994年就曾进行过试探性攻击,后因感到时机不成熟而放弃。1997年时机到来,自然不会放过,首先拿实力相对弱小的四小虎开刀,1997年2月索罗斯等大量沽空泰铢现货,同时买进远期泰铢合约,进行远期外汇掉期交易,泰铢贬值部分即是其盈利,泰国稍加抵抗就败下阵来,6月泰国财政部长在政治压力下辞职,惊慌失措的国内公司买入美元对冲其外汇风险敞口,外汇平准基金的干预导致外汇储备损失惨重,国内居民信心危机没有缓解,已超出了银行的控制范围,1997年7月泰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汇率开始自由浮动,在此后的6个月里,泰铢兑美元的比价由26降到55。而且亚洲危机出现向其它国家扩散的迹象。
  
    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又迅速的横扫东南亚,用同样的手法先后打败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这些所谓的亚洲四小虎,接下来亚洲四小龙岌岌可危。
  
    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先对汇率制度做个简单解释,汇率制度分为浮动汇率制、受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从金融危机尤其是货币危机的历史看,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一般是固定汇率制或实行受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限于篇幅这里就不深入解释其原因了。联系汇率制也称货币局制度,是固定汇率制的极端情况,货币局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储备货币存货和以储备货币标价的资产(通常是储备国家的**债券,如美国国债),香港以美元为储备货币,当这种储备货币存量大到足够包括整个基础货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2,就可以实行货币局制度。以香港为例,确定港币与美元7.8汇率,如金本位制一样,发钞银行发行港币必须上缴等值美元为抵押,香港放弃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完全同步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港币与美元在7.8 上下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
  
    如果你看明白了联系汇率制,就清楚了只要香港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没有偷发港币,港币几乎等同于美元,货币局制度的进一步就是美元化,1997年香港拥有9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财政状况良好,这种情况不存在对其联系汇率制攻击的基础。
  
    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在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下,横扫东南亚,作为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尤如惊弓之鸟,时刻警惕。值得注意的是在泰国发生金融危机的7月份,香港恒生指数不但没有跌,反而涨了。可惜香港当局没有注意到这个信号,上边通过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了解,我们知道尚不存在攻击港币的基础,你说靠发动货币战争横扫多个国家的索罗斯不知道吗?连英国都曾败在其手下,索罗斯当然清楚地很,不可能通过港币远期外汇掉期交易来牟利,那他攻击港币的目的何在呢?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索罗斯一开始的盈利目标就锁定在做空恒指期货上了,所以1997年7月在泰国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香港恒指奇怪的不跌反涨就可以理解了,这正是国际对冲基金做空恒指的建仓期。
  
    到 1997年10月,形势急转直下,香港危机开始爆发,其导火索源于10月20日,台湾地区央行放弃对新台币的支持,新台币随即贬值9%。台湾与香港联系并不紧密,但台湾外汇储备巨大,相当于1997年夏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总和,台湾能倒,香港为何就不能输呢?在这种逻辑下,也有可能国际对冲基金在做空恒指的建仓已经完成。有笑话说,10月21日深夜,夜黑风高,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和金管局局长任志刚分别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一个低沉的声音说,索罗斯要攻击港币了,21日22日在伦敦外汇市场上抛出了60亿美元的港币,把港币汇率压到7.75的警戒线之下,同时市场盛传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不保。
  
    这时尤如惊弓之鸟的香港金融当局,看到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倒在货币危机下,台湾也已败下阵来,在这种思维定势的不断强化下,可能忘记了香港是执行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局制度,港币几乎就等同于美元,谁有那么大胆子和能力攻击美元?谁又能用美元来攻击美元?曾荫权和任志刚如临大敌,索罗斯攻击港币,这一招在东南亚用过很多遍了,曾荫权和任志刚暗说,我早知应对之策,你的港币那里来?还不是从我这里的银行拆借的,10月23日中午,同业拆借利率急升到280%,同时打电话给银行打招呼窗口指导,严控短期拆借额度,让你借不起也借不到,想攻击港币,门都没有。
  
    本来担心联系汇率不保的香港居民和外国投资者就已经开始抛售港币资产,尤其是港股,银根的突然收紧,短期利率的大幅提高,使股市雪上加霜,恒生指数当天暴跌 10.4%,1997年 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度暴跌13.4%,香港股市市值减少2.1万亿港币。有人质疑香港金融管理当局为何在这种情况下不坚持货币局制度,为市场紧急提供流动性,殊不知这正是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应对攻击港币的措施,在索罗斯等国际对冲基金的指挥下,把香港恒生指数打下去了。此后两次的对港币的攻击,也让香港以同样的手法击退了,还有人说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赢得这第一交锋的胜利,在我看来,所谓的攻击港币根本就不成立,香港金融当局完全在随着索罗斯的指挥棒跳舞,上当了都不知道,谈何胜利?
  
    从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后来的描述,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在1998年8月才明白过来,上当了。他这样写道:1998年8月,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投机者对我们的金融市场发起了联合的精心策划的攻击。投机者发现,在短期内通过集中性抛售港元,能够暂时抬升货币局制度下的利率,这将对股票价格施加向下的压力。通过短期内对这种货币施加压力并且抛售股票,即使他们不能冲破设定的汇率,他们也可能从股票指数期货合同上获取一笔收益。其实港府明白的太晚了,1998年8月13日香港恒生指数跌穿6600点,从1997年8月16000多点的高位下跌将近 10000点,此时离8月28日的恒指交割期时间已近,可以说胜败已定。
  
    在1998年8月之前的四次对港币的攻击中,任志刚都以提高利率来应对,当时舆论叫他任一招,只此一招,而且还是错招。等任志刚明白过来后,就改变了招数,从外汇市场上低价通吃港币,8月5日炒家卖出200多亿港币,8月6日炒家又卖出200多亿港币,香港运用财政资金如数吃下,将汇率稳定在 7.75,同时转手存入银行,将利率也稳住了,这本是一开始就应采用的正确应对,这样炒家就无机可乘,还得赔上拆借利息。
  
    8月14日明白外汇市场不过烟雾弹,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才是主战场的香港当局,毅然决然地决定以巨额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入市干预,与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决一死战。在决定入市之前曾荫权曾在夜里静静地哭过两三次,深感压力巨大,如果失败,就是自己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与任志刚商量决定入市之后,随即向特首董建华提出建议,老板董建华不到半个小时就拍板,和他们斗一场。有关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盛况有关描写的文章已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过多描述,只说说关键的一些东西, 8月24日恒生指数由港府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7820点,随后的几天国际炒家和港府的交战进入白热化。
  
    由于8月28日为股指期货交割期,迎来了首次决战,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 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 7851点、790亿港元上。普遍的观点认为国际炒家在7500点卖空恒指8月合约,而结算点位收在7851点,国际炒家在做空恒指8月合约上巨亏。 1998年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元。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在整个香港金融保卫战中港府投入资金 1180亿港币,有人预计索罗斯在香港阻击战中损失8亿美元,落荒而逃。实际情况真是如香港金融保卫战揭秘说的这样香港当局大获全胜吗?我们回顾一下,对香港的攻击开始于2007年10月,索罗斯在1994年就在精心准备对东南亚的攻击了,可以说1997年10月对香港发起攻击前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做好了,以索罗斯对货币市场理解之精深,当然知道不可能在攻击港币中获利,攻击港币本来就是明修栈道,索罗斯的主战场就是股指期货,而在1997年8月香港恒生指数在16000点以上,无疑为其提供了做空恒指的建仓良机,有理由认为索罗斯有充分的时间在高位完成沽空恒指期货的建仓。
  
    在1997 年10 月下旬开始对了对所谓的港币开始攻击的时候,恒指在短短几天的暴跌,市值损失2.1万亿港币,这个时候索罗斯都不需要在对股票市场上对权重股进行建仓,即使有也是少量的用于打压的筹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个阶段其在沽空股指期货的获利几乎是纯利。在1998年8月之前类似的攻击已经发生了4次,每次香港金管局的任一招都是用同样的办法提高短期利率让索罗斯沽空恒指获利。
  
    有股指期货的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做空股指期货的主力一定要掌握足够数量的权重股筹码,否则就等于是毡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分析恒生指数的走势,索罗斯等在港股市场对权重股建仓可能在10000点以下才开始,可能在1998年5月左右大规模建仓以对冲沽空期指的风险,6月7月恒生指数攀升到8000点左右,这时对冲基金再次大幅沽空恒指,到8月14日把恒指打到6610点,之前的19个交易日恒指急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利润之高,让人难以想象。做空恒指期货,恒指每下跌1点,每张合约获利50港币,从索罗斯最初建仓的16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50多万港币,即使持有1万张合约,就赚了50多亿港币,即使最贪婪的人,在这个时候都应该是收获季节了,何况索罗斯这样的高人,1998年8月上旬应该就是索罗斯大量平仓的时间段,由于无法查到其沽空恒指的具体仓位,无法计算其究竟赚了多少钱。而按有的说法,索罗斯在1998年8月交割的沽空恒指合约中亏损12亿港币,8月交割的合约每张亏损额为3万多港币,也就是说索罗斯新开未平仓的合约应该在3万多张,其整个恒指沽空合约应在数十万张,其盈利难以计数。
  
    对做空股指期货的主力来说,其在股市持有的权重股筹码主要是为保证其期指合约的安全,在大盘上涨时要能压得住盘,而往下打压时一般都会在低位及时回补筹码,有时我们会看到高买低卖觉得很难理解,对主力来说高买低卖之后,只要能在更低的价位接回来,其股票市值的损失就很小,如果上涨还有盈利。对做空股指期货的主力来说,在指数上下基本处于平衡的区间,其沽空期指的金额与其权重股筹码大致相当,以对冲风险。当其沽空的股指合约获利平仓之后,其对冲风险的权重股筹码就需要清仓,一般来说作为向下打压的手段,不以盈利为目的。
  
    分析道这里,我想你大约已经明白了,在恒指6600点到8000点之间,对冲基金的沽空期指的主力合约大部分已获利平仓了。这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对冲风险而持有的权重股的大把股票如何出货是最关键的了,任志刚等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在 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之前索罗斯等对冲基金四次攻击港币都没整明白对冲基金获利的主战场,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一下明白了,我都怀疑这是索罗斯告诉他们的。索罗斯竟然在恒指7500点建仓,区区不到4万张1998 年8月交割的沽空恒指合约完全是诱饵,以掩护1000亿权重股筹码完成胜利大逃亡。曾荫权与任志刚终于知道了对冲基金的秘密,于是大哭几场之后,痛下决心与索罗斯决一死战,颇有点抬棺而战的悲壮。面对索罗斯的疯狂抛售,港府动用充裕的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不惜一切代价挂单接下对冲基金的所有抛单,还乘胜追击,拉高股价,让索罗斯卖了个好价钱,其实当时港府可能急晕了头,没有去查一下沽空期指合约究竟有多少张?其实应该可以查到的。从事后知道的索罗斯在8月 28日交割的沽空股指期货合约损失12亿港币来看,不到4万张,每张30多万港币,总市值不到150亿港币,而港府却掏出了1180亿港币还拉高股价在短短的十个交易日里接下了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的筹码,帮助其实现了胜利大逃亡的目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8 21:02:31
关于第二个问题……
道琼工业指数影响全球股市的作用机理
这个指数是反映了股市的变化,但同时又会扩大其变化。
简要来说,效益上升则股价上升,结果是指数增高,进而加大人们投资信心,购买股票,从而使得股价进一步上升。
反之亦然,使得情况恶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8 21:05:31
美元走势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美元是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走势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美元的走势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元走强,有利于美国发行国债筹资,降低了美国国债的发行成本,而将来美元走软,有利于刺激美国出口,同时持有美元资产的个人和国家将分摊美国的救市负担。许多市场人士,甚至也包括罗杰斯都认为美元近期走强有人为操纵的因素,目前美元升值对美国是有利的。

美元走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元走势直接影响国际大宗商品结构的走势,美元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走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目前由于全世界需求下降和美元走强,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甚至欧佩克不断采取减产的措施抵御油价下滑,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如果将来美元走软可能将导致未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上升,通货膨胀反弹的风险仍然会较大。二是美元走软可以转嫁本国的风险,美元流动性过剩,美国对外负债较高,美元贬值将使美国的对外债务的实际水平下降,缓解了美国的债务压力。三是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性的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导致各国货币币值都有下降的趋势,形成了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政策,也就是说,除了名义汇率的变动外,每个国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将来都有可能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8 21:45:17
shengyunsnow 发表于 2011-3-18 21:05
美元走势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美元是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走势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美元的走势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元走强,有利于美国发行国债筹资,降低了美国国债的发行成本,而将来美元走软,有利于刺激美国出口,同时持有美元资产的个人和国家将分摊美国的救市负担。许多市场人士,甚至也包括罗杰斯都认为美元近期走强有人为操纵的因素,目前美元升值对美国是有利的。

美元走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元走势直接影响国际大宗商品结构的走势,美元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走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目前由于全世界需求下降和美元走强,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甚至欧佩克不断采取减产的措施抵御油价下滑,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如果将来美元走软可能将导致未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上升,通货膨胀反弹的风险仍然会较大。二是美元走软可以转嫁本国的风险,美元流动性过剩,美国对外负债较高,美元贬值将使美国的对外债务的实际水平下降,缓解了美国的债务压力。三是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性的宽松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导致各国货币币值都有下降的趋势,形成了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政策,也就是说,除了名义汇率的变动外,每个国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将来都有可能下降。
美元贬值为什么会导致通货膨胀上升?我觉得吧, 美元贬值表示世界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应该下降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