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794 5
2011-03-19
我国向世界交了多少税?

宋小宁 蔡宏波 

    中国出口贸易额在2004年赶上日本,2007年超过美国,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约占全世界出口额的10%。“第一大商品出口国”是顶看起来美丽的桂冠,我们的国民是否从中得到了足够的实惠?一项没有实际意义的桂冠顶多是个草帽。财税政策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认真审视使我国成为“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的财税政策,探究这些财税政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就非常必要。

                               出口退税补贴了谁?

    为了支持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同其他国家竞争,我国实行了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税收政策,通常的做法是在产品出口时退还该产品在本国被征收的流转税,这样就可以大体保证所有的出口产品都是不含税的,使本国产品以不舍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同其他国家产品进行公平竞争。然而,世界各国税制迥异,有些国家以所得税为主,有些国家以流转税为主,还有些国家实行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的税制,因此各国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的税负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够实现理想状态下的公平竞争。

    就我国而言,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产品出口时要退还在国内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流转税为主的税制决定了我国出口产品承担了更多的流转税负和更少的所得税负,因此出口退税之后,我国的出口产品的税负要轻于那些以所得税为主或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双主体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即使我国并未完全退还出口产品的流转税。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税负更轻,这等于是**给出口产品一定的补贴,补贴的后果是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低,更有竞争力,然而,享受这种低价格的是国外的消费者,也就意味着出口补贴了国外的消费者。出口产品的生产有赖于我国纳税人缴纳的各种税收供给的各种公共服务,而利用这些公共服务生产的出口产品未完全支付公共服务的价格,由国外的消费者消费,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纳税人向世界纳了税。

    出口产品和国内产品所承担的税负相比,如果对出口产品实行完全退税,则同样的产品在我国国内销售所含的流转税税负,比出口要高很多。这是导致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比国内价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的产品消耗同样的资源,享受我国同样的公共服务,国外的消费者反而能比我国的消费者更加廉价地消费。

    2009年预算出口退税额为6700亿元,实际可能会更高,这笔资金占据了我国当年14%的税收收入。出口退税的结果,我们根据简单的供求分析就可以看出来,出口退税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这部分补贴由出口企业和国外的消费者共享,具体的分享份额由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决定。我国产品出口的总体价格弹性大约为0.65。也就是说,出口价格下降1个百分点,出口数量仅上升0.65个百分点,出口额反而会下降0.35个百分点。如果做个极端的假定,出口企业将出口退税全部用于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则看似鼓励出口的7000亿元出口退税,实际上将导致我国得自出口的收入减少2400亿元。这就意味着,国家财政拿出7000亿退给出口企业,但是企业实际上只得了4600亿,另外的2400亿通过降价补贴了外国人。而且,我国的出口有50%以上是外资企业完成的。出口企业得到的5200亿退税,也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成为外资的收入由外资企业的所有者享受。如此算来,出口退税可能有一半由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享有,我国每年向世界交了2000多亿税,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谁偷走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

   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持续增长,商务部宣称2010年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有望达到或略高于900亿美元,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由国家统计局“利用外资与外商投资企业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表明,在所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一半以上处于亏损状态,一边是大量外资不断涌入,一边是大范围的亏损,谁偷走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与此同时,我国的国有、集体、股份和私营企业的利润都在增长,唯有外商不增反减,这是一个与常理相悖的现象。根据简单的显示偏好原理,我们很容易做出判断:外企亏损是假,逃税是真。


    外资企业逃税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关联交易,采取转让定价的方式,采取“高进低出”,这很容易造成账面亏损,利润则转移到税负低的国家和地区。具体而言,外资企业高价向关联公司进货,完成加工制造后再低价出售给境外的关联公司,境外的关联公司再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种利润在我国和在境外的转移,同时也造成我国大量所得税的流失。2003年,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的同时,也发生了第一例我国境内企业兼融资的反避税案,广州国家税务局调增企业宝洁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共59626万元,应补交企业所得税款8149万元。仅个人所得税一项,北京市地税局查处微软(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少缴税款5100万元。来自北京地税稽查分局的消息表明:被检查的外企中80%以上有违法行为,其中涉外税收违法案件主要集中在个人收入所得税、营业税和城市房地产税等税种上,“避税”已是在京外企员工的普遍行为。外企年避税金额究竟有多大?—个广泛流传的数据是300亿元左右,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官员个人简单推算得到的数字。对于合资企业来说,这种避税方式严重侵害了中方权益。由于利润被转移到境外,中方投资人不但无法获利,而且需要赔钱弥补亏损。对外方来说是明亏实赢,对中方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亏本生意。在无力出钱弥补亏损的情况下,中方只能出售公司股权减少损失,从而逐步丧失对公司的所有权,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008年以前,在企业所得税政策上,我国对外资企业已经给予了很大的优惠,外资所得税率是15%,而内资企业是33%。除税率差别之外,各级地方**为推动招商引资制造政绩,往往对外资企业有相当多的税、费优惠和抵扣政策,并且有土地、信贷方面的种种倾斜。外资企业面临的法定实际税率还要低于15%,如果再加上外资企业的大量避税,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更低,这就造成在税负方面内资企业变相补贴了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生产不可避免地利用了我国的各种公共服务,而这些公共服务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供给的,具有非排他性,外资企业没有通过纳税支付足够的公共服务费用,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纳税人缴纳的税收补贴了外国的投资人。随着外资企业数量和投资额度的增加,我国的纳税人向外国投资者缴纳的税收就越多。

                   巨额外汇储备向世界缴纳了多少铸币税和通胀税?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因外贸顺差和资本持续流入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目前规模已达2.45万亿美元,这为我国调节国际收支、抵御汇率动荡,并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也为增加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外汇储备是以外币的形式存在,而外币的发行由外国**发行,可以从中获取铸币税。因此,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越多,向外国缴纳的铸币税就越多,美国从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中获取的铸币税最多。一旦外币贬值抑或人民币升值,将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下降。这部分下降的购买力就是我国向世界缴纳的铸币税,因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总体升值,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折算损失超过1万亿人民币,也就意味着我国向世界缴纳了1万多亿的铸币税。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美国持续存在的经常账户赤字与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使美元贬值的压力不断加大。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元贬值,我国外汇储备继续增加,我国向世界缴纳的铸币税就会迅速增加。

   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除了给世界缴纳了大量铸币税之外,还向世界缴纳了大量通货膨胀税。截至今年3月份,我国持有8972亿美元美国国债,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过去半个多世纪中,美国十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6%,通胀率平均为3.25%。目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4.6%;债券市场之所以愿意接受如此之低的收益率,是由于美国通货膨胀的趋势在近20年是下降的。但过去几年里,美国通胀趋势已上升。这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趋势,从而可能导致债券价值在未来某个时候大幅下降。美国国债市场价值的下降,将会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价值损失。这部分价值损失就是我国向美国缴纳的通货膨胀税。

    (《环球视野》第356期,摘《经济学家茶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19 07:09:20
真的好好计算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07:09:24
附资料:

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揭穿了GDP的神话,原来40%都是外资外企的。

全国政协委员陈志列:用GNP考核取代GDP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提出用GNP考核取代对地方**GDP考核的议案。他认为,以GNP为考核指标,主要侧重于提高本地区的实际国民收益;而以GDP为考核指标,不管收益归谁所有,只要本区域内有数字就行,会导致对国民实际收益关注下滑。陈志列建议国家在部分省市先行试点。以下是具体采访内容。

GNP取代GDP 从增量发展型过渡到优质发展型

经济观察网:今年两会,你主张用GNP考核取代对地方**的GDP考核,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志列:GNP=GDP+来自国外和其他地区的要素收入净额。而GDP仅仅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是各个地区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发生的产值,但这些不一定都属于当地**和当地老百姓的! 因为在今天中国地面上生产和创造财富的,已经远不止是中国人,还有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来自各全球各个国家的人及企业。数字显示,今天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已多达28万多家,资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在中国28个产业中,有21个前5名都是外资、合资企业。连老祖宗留下的大豆、豆油这样的传统农业产业中国都不能自主了。

经济转型之际,我们如何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把GDP切实有效的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指数”?如何让更多的地方**、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创新,进而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价值高端?

我建议,通过中央对地方**以考核GNP取代考核GDP,把我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从增量发展型逐步过渡到优质发展型。现在全球发达国家用的都是GNP做指标,例如日本,用来统计、分析和评估。我查了一下,我们国家还没有人提出这一统计指标。

经济观察网:你认为采用GDP考核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陈志列:首先来看一下以往的GDP的考核,过往30年国家都是采用GDP考核地方**。到现在虽然拉动了经济,却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民生幸福,幸福指数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本土的企业怎么样通过自主创新,走向全球,占据产业链高端的问题。上面三个问题,我认为都可以通过对地方**的GNP考核产生彻底的改变。

GDP考核的是行政边界,只要在本国的土地上,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都计入本国的GDP。而GNP考核的是本国人,不管是在本国的土地上,还是外国的土地上,只要是本国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都计入GNP。
考核GDP的缺陷之一是不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每年在GDP账目上来看是逐年增加的,但是大量的生产利润却是大量流出的。如果考核GNP,则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在国内或者在国外都实实在在给自己赚钱。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也就会更多的培养本地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即便人才输出,对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消费增长而言也都可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和利润,这样会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挣外国人的钱带回中国。

考核GDP的缺陷之二,是其耽误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民族品牌的创立。按国际惯例,资本是谁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就是谁的,特别是当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时候。

像中国这样引进外资特别多,GDP总量中有近40%是外资企业创造的状况,更应该意识到,反映中国人民的国民财富的指标GNP比反映中国境内包括外资企业的GDP更能代表和体现中国的真正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因为外资企业和众多跨国公司创造的产值和利润,并不属于中国,加上税收多被减免,他们所制造出来的数字,并不能带给中国国力和国民福利实际的意义。

在发达国家,GDP与GNP比较接近,因此常用GDP来衡量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用GDP而不是GNP看中国国力,其中的巨大差异则会导致对中国国力与财富创造能力的严重高估。


报道来源: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307/09299482674.s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1/2NMDAwMDIyNTg2Ng_2.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07:40:09
GDP与GNP
GNP替代GD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08:24:01
应该问:我国向世界交了多少“学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9 08:36:51
5# kittyusalu

学费另算,待下一篇关于“学费”的文章

媒体公开的数字,大陆每年流向澳门的赌资六千多亿,这个自然不能算“学费”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