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779 0
2021-04-17

互联网+医疗就诊平台

大数据期末项目:电子病历

  •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实现电子病历平台智能化运用。与地区医院合作,搜集整合医院数据,在不同医院间搭建一个病历互通的数据库,为病患提供便利,解决传统病历仅针对一家医院使用,多个医院多本病历甚至小型医院无病历的缺点。
  • 与此同时,将数据交由数据平台管理公司负责数据储存与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地区病情监控,为卫生健康局提供疫情分析与监控。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时,与政府或第三方机构合作,派出数据审计师监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过程(参考GDPR数据隐私保护条例),实现病患隐私保护。

互联网+医疗就诊平台

困境

  •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良莠不齐,优质医院集中于大城市,而乡村基础医疗资源差,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医院自负盈亏的模式,使得医院不得不“以药养医”,导致病患就医成本高,存在一定的过度医疗现象,医患矛盾较为严重
  • 而线下就医冗长的流程也一直为人所诟病,由于医护资源的紧缺(尤其护士资源),病患在线下就医时,不管是就诊前就诊后,往往难以与医护人员有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得反复就医的几率提高。

行业现状

  • 近几年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大健康产业投融资的焦点。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了271.7亿元,市场正处于新一轮探索期。

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就诊平台依托于不同医院间医疗资源的共享,依据知识图谱构建标准化程序,同时搭载电子病历库,辅以少数的医护人员,根据病患的医疗数据以及知识图谱为病患提供解决方案。

  • 诊前:收集患者信息,查看患者电子病历,人工智能分配相应的医护人员进行简单的线上就诊。
  • 诊后:对患者从治疗到康复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管理,通过线上复诊不断观测病患情况,并开具外延处方帮助病患在与医院互联互通的药店购药;如有需要,病患可以再就诊平台上预约照护人员上门陪护服务。
  • 风险:平台需要与政府机构协调合作,保护病患数据隐私不被泄露;同时平台要保证线上就诊的医护人员的行医资格,配备监控实时监测线下照护人员是否行为正确,保障病患安全。

参考文献
《跃马檀溪-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诊后行业白皮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