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10 发表于 2021-12-5 17:19 
转帖:状态是汉语词语,拼音是zhuàng tài,意思是多指状貌特征与动作情态。在学术领域是指对象涉及的过 ...
你的这个例子”鸟的一段飞行的状态=鸟飞行的活动过程“可以明确为:对飞行过程经历的每一秒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得到了很多甚至无限多的飞行状态,而你认为这一堆照片就是飞行过程。但很明显,这堆照片里缺失了重要内容:那只活生生的飞禽以及它通过飞行过程同步展现的生命过程。因此,我之前回复中的反驳观点也可以更明确地表述为:
“过、程、就、是、状、态”≠“过程就是状态”
你转述的”状态……在学术领域是指对象涉及的过程,由一组物理量来表征……“,在我看来也属于状态性质的对象。曾经的很多物理学内容(并且也是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的物理应用),它们不断被物理研究的过程所质疑和推翻。比如曹天元的《量子物理史话》介绍了物理学中的”两朵乌云“是如何被新一代科学家驱散的。我所认为的学术领域仍旧只是一个整体被拆分为各局部后其中一个部分,在该领域进行的活动同样是对一个整体过程进行拆分后所进行的局部活动。因此,你转述的“状态……在学术领域是指对象涉及的过程”姑且不去论它的正误,即使它属于正确判断,但局部正确未必整体正确,就像我们不能讲北方某地下雪而全国就下雪。实际上,对于坚持真理标准的科学研究而言,任何前人的观点都要质疑,更不用讲你转贴中的这个判断。
现在回看你的表述:“状态与过程这二个词汇,各有语境,各有突出,各有侧重,但是,鸟的一段飞行的状态=鸟飞行的活动过程。”在“但是”之前你认为状态和过程不同,在“但是”之后你又认为二者不同。我的问题是:这个“但是”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把不同转化为了相同?
我还注意到你的反复强调“劳动量,就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劳动着的人员*钟表时间=产品的出现)”,此时不禁想问:你能否直接谈论劳动,而不是去转而谈论劳动量、劳动时间等等这些劳动的附加物?毕竟你发起的讨论主题为“什么是劳动”,而非“什么是劳动量”、“什么是劳动时间” 、“什么是劳动产品”等等。并且,如果你想获得科学研究层次上的答案,那就只有一个途径:亲自参加劳动,亲自打水、亲自加工岩石、……。
至于你讲的“资本论说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的劳动,等等,都是在说,上述个别劳动之加总,之混合”,其中的“加总”可以理解,但是个别劳动之间存在量纲差异,那异质对象间怎么相加呢?“混合”让读者又怎么理解?不同量纲的对象怎么混合?是不是油、盐、酱、醋和土豆这些不同量纲的对象被厨师做成一个菜?
另外,你不必列举很多例子,它们虽然可以表达你的见多识广,但例子再多也不能替代深度思维,它们起到的作用只是重复表达你坚持的一个意思。因此,不妨就一个例子展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