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一个很大范围内正式或非正式的模型,这些模型被公司用来描述商业行为中的不同方面,如操作流程,组织结构,及金融预测。虽然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广泛接受。在很多商业方面的文献中,这个概念被给与不少非正式的定义。
人们在文献中使用商业模式这一名词的时候,往往模糊了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类作者简单地用它来指公司如何从事商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另一类作者则更强调模型方面的意义。这两者实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泛指一个公司从事商业的方式,而后者指的是这种方式的概念化。后一观点的支持者们提出了一些由要素及其之间关系构成的参考模型,用以描述公司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化有很多版本。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1]在综合了各种概念的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九个要素的参考模型。这些要素包括:
价值主张:即公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所能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价值主张确认了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消费者目标群体:即公司所瞄准的消费者群体。这些群体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公司能够(针对这些共性)创造价值。定义消费者群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市场划分。 分销渠道:即公司用来接触消费者的各种途径。这里阐述了公司如何开拓市场。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场和分销策略。 客户关系:即公司同其消费者群体之间所建立的联系。我们所说的客户关系管理即与此相关。 价值配置:即资源和活动的配置。 核心能力:即公司执行其商业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资格。 合作伙伴网络: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间为有效地提供价值并实现其商业化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网络。这也描述了公司的商业联盟范围。 成本结构:即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货币描述。 收入模型:即公司通过各种收入流来创造财富的途径。 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商业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将商业模式实施到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机构设置、工作流和人力资源等)及系统(包括IT架构和生产线等)中去则是商业运作的一部分。这里必须要清楚区分两个容易混淆的名词:业务建模通常指的是在操作层面上的业务流程设计;而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指的则是在公司战略层面上对商业逻辑的定义。
现在提到的商业模式很多都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媒介,整合传统的商业类型,连接各种商业渠道,具有高创新,高价值,高盈利,高风险的全新商业运作和组织架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公司是怎么赚钱的。
商业模式确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商业计划”。
商业模式画布,是指一种能够帮助企业催生创意、降低猜测、找对目标用户、合理解决问题的工具,可以将复杂的商业模式进行清晰的可视化操作。商业画布主要包含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九个模块。通过分析这九个模块,企业可以搭建自己的商业模式画布,客观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规划未来的商业发展。
商业模式画布的九个构造块: 客户细分: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 价值主张:产品能为核心用户提供的价值、能解决用户的需求 渠道通路:通过沟通、分销和销售渠道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夫人 客户关系:在每一个客户细分市场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 收入来源:产品的盈利方式 核心资源:资金、人才、技术、渠道 关键业务:通过执行一些关键业务活动,运转商业模式 重要合作:商业链路上的伙伴,如产品方和渠道方 成本结构:创造产品的投入资源,资金、人力等商业画布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灵活多变的计划,而且更容易满足用户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将商业模式中的元素标准化,并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商业模式画布个人版,指的是商业模式画布不仅能应用于商业创新,还可以应用于个人职业规划。在这两种不同的场景中,商业模式画布的使用略微有些区别:
其一是核心资源,在个人版商业模式画布中,KR即你自己,包括你的兴趣、技能、个性以及你所掌握的资源。
其二是成本结构和收入来源,在个人版商业模式画布中,CS还包括那些无法量化的“软”成本,比如工作压力等;RS还包括那些无法量化的“软”收入,比如成就感、满足感等。
个人版商业模式画布,就是个人的职业框架设计蓝图。它可以清晰准确地描绘你的职业活动,可以顺利地解决你后期出现的各种职业“软肋”,比如缺乏成就感、压力过大、无人赏识、过度忙碌、缺少社会贡献等。
商业模式画布,应用在个人职业发展领域,可以清晰地描述我们的职业现状,还能方便地分析、规划、创新我们的职业生涯,让我们保持目标清晰、持续精进。
我的商业模式画布个人版尝试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