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3326 0
2011-03-21
按:人生需要智慧。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主观与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智慧人生系列》系本人在耳闻目睹的基础上,所思、所想、所悟,也许能够对年轻朋友的成长有点启迪。
…………………………


语言是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工具。但是,实际上,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认为已经听明白了对方的讲话,然而实际上,你也许没有听见,也许没有听清楚,或者听明白了一半,或者干脆对对方的讲话产生了误解。你如果知道自己没有听明白,你可以再询问一遍,但是问题在于很多人也许认为自己已经听明白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听明白,甚至已经发生了误解,自己被自己蒙在鼓里,不知以为知。如此一来,产生人际矛盾就在所难免了。


《三国演义》案例:曹操与陈宫在曹操父亲的朋友吕伯奢家里避难时,突然听到吕伯奢家人说“缚而杀之,何如?”曹操听罢误认为是要把他和陈宫“缚而杀之”,与陈宫一起匆忙拔剑杀了吕伯奢全家,然后才发现院子里躺着一头猪。实际上,吕伯奢家人说“缚而杀之”,是指要把猪绑起来杀掉,招待曹操和陈宫。很显然,曹操和陈宫听的话没有错,但意思却理解错了。可谓当局者迷,观局者清。至于古代“挖井得一人”的历史传说,则恰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听到的可能与事实大相径庭。


古代还有一个笑话:兄弟俩去山上砍柴,弟弟帮哥哥困柴禾的时候,哥哥不小心勒着了弟弟的手,弟弟急忙说:“勒……勒……”于是,哥哥又用力勒绳子。其实,弟弟因为口吃,他的实际意思是说“你勒着我的手了,不要再勒了。”而哥哥理解的意思正好与弟弟的意思相反。


多年前,我到开水房打开水时,遇见人事处的一位老师,我们顺便拉了几句家常,我问:“你回家还炒菜吗?”他回答说:“不抄材料了,忙过去了。”我对他的所答非所问,感到莫名其妙。后来一琢磨,才恍然大悟:原来学校前段时间刚评完职称,人事处这位老师忙于为参评老师验收和整理很多材料,因为他心里仍然积淀着对职称评定工作的情况,所以才对我的问话理解为“你回家还抄材料吗?”


根据语言的交流情况,人际交往过程中,语言交际经常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接受者自身的要素,包括接受者的心境、注意力、知识结构以及阐释学的“前理解”;第二,言说者自身的可信度、语言表达的具体情况,如是否说清楚,是否词不达意等;第三,语言作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具体语境。任何语言的表达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如一句话是善意,还是恶意;是褒义还是贬义等等。至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方言的差异,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造成语言交际的误解,在此不一一赘述。


事实证明,人们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如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如腐败分子作反腐报告等,似乎说的话很真实,但本质上是在忽悠人;人们认为是假的,但也可能是真的,多少人怀疑理想和信念的真实性啊!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而真作假时假亦真。

朋友,你都听明白了别人说的话了吗?(薛永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