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511 1
2011-03-21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未必如此。我们看到的现象许多是真实的,但也有许多是假的,因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自身难以克服的视野遮蔽性,客观上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记载孔子误解颜回的故事: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这个故事说明孔子亲眼看见颜回偷吃米饭,当孔子听到颜回的解释:“此饭不能供奉神灵,因为刚才我做饭的时候,有个灰土掉进了锅里,我想把灰拿出来,又不想浪费了粮食,就吃了,这个饭不干净,不能祭祀神灵了。”孔子听后恍然大悟,感慨地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孔子终于明白:颜回并不是偷吃米饭,而是为了不浪费那些落入灰尘的米饭。


成语“杯弓蛇影”,说的是一个人误认为自己喝酒的时候不小心把一只小蛇也喝了进去,于是疑神疑鬼,自相恐扰,结果生出病来。事实上,他看到的蛇并不是真的蛇,而只是弓的影子而已。


成语“草木皆兵”,意思是说,一个人当心惊胆战、被敌人吓破了胆的时候,竟然会感觉到“草木皆兵”。实际上,所谓“皆兵”者,只不过是些草木而已。


在报复杀人中,竟然还有的因为认错了人,而杀错了报复对象的情况。杀人者认为自己已经看清楚了“对象”,而实际上却认错了人,结果被误杀者不知不觉当了“替死鬼”。


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把一根筷子或者木棒放在水杯里,看到杯子里的筷子或者木棒是弯曲的,但实际上它们是直的。你的眼睛不自觉地欺骗了你。


你无意间看到你的女友或者男友与一位异性并肩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也许是因为你的敏感与嫉妒心使你马上产生了这样的感觉或判断:他(或者是她)一定是红杏出墙了。其实也许并非像你所想象的那样。那位异性也许是你的男友或者女友无意间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学、老同事,或者老乡或者自己的其他亲友。也就是说,你看到这种情况,也许是他(她)真的红杏出墙了,但也未必一定是红杏出墙。你对此一定要冷静,不能简单地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能简单地跟着感觉走。


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公安人员观察犯罪现场,作家诗人对生活进行审美选择,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都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通过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窥见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现象的层面上。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我们也许只能理解人生和社会的某些方面,而不可能穷尽全部人生和整个世界。从绝对意义上来讲,即使古今中外所有的人对世界的看法的总和也并不等于世界本身,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上、一定意义上理解世界的一鳞半爪,而很难把握世界的全部,即人们只能越来越接近真理,但很难完全穷尽真理。人生不仅受到必然性与主要矛盾的制约和影响,而且还会受到许多偶然性与次要矛盾的影响,这些偶然性与次要矛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康德的“此岸”与“彼岸”的划分虽然过于绝对化了,但恰恰从辩证法的角度,揭示了认识世界的有限性与复杂性。(薛永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1 09:37:35
所言是真。其实我们人所见、所听、所闻、所尝、所触、所想都未必是真的,而且更多皆为虚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