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中所用到的数学分析和体现的数学思想,并没有超出不动点原理,对我们这些学数学的人来说,感觉没什么可学的。到写硕士论文阶段,检索了一些与博弈论相关的重要论文进行研读,当读到豪尔绍尼(John Harsanyi) 发表于《管理科学》上的关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论文时,发现豪尔绍尼不仅没有对他自己提出的贝叶斯均衡的存在性给出证明,而且所举的均衡存在性例子也是错的,于是就从数学的角度,在贝叶斯策略定义的函数空间中,证明了贝叶斯均衡策略的存在性,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完成了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学习是结束了,可总觉得还是没有弄明白博弈论是怎么回事,而且强烈地感觉到博弈论似乎并不是应用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不应该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博弈论。
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高校的经济研究所工作,从此转向经济学研究。随着对经济学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才意识到博弈论中所研究的大部分内容实际上就是经济问题。1994年,豪尔绍尼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加之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学者对博弈论的介绍,我逐渐认识到经济学中正在发生一场博弈论革命。有时与经济学同仁交谈,被问及学什么时,总是习惯地说是学博弈论的。由于自己没有留学的背景,每每谈到这里,对方都会投来疑惑的目光。最初不知所以,后来用博弈论的原理进行分析,才明白人们的反应也应当是情理之中的事。事实上,博弈论就是分析和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学问,自然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理论的一般分析方法。
国内学者撰写的介绍博弈理论的著作和教材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概念的讲述有一些地方不准确;二是很少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博弈论著作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而这两个方面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结合。相信人们读过此书之后,再也不会认为博弈论是一门远离自己生活的玄学理论,而会把它当成分析和描述自己身边事情的有效方法。因此,对中国读者来说,这本书是最有价值的博弈论普及读物和入门书。
本书详细而全面地讲解了博弈论在现实生活的各种应用,如200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曼(Robert J.Aumann)和谢林(Thomas C.Schelling)的理论,在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应用。例如,谢林在分析社会冲突时得出的一些有用的策略——加薪威胁、交出控制权,以及切断联系等——在本书中都有所体现。而对于奥曼的重复博弈,书中则是用通俗的例子加以说明。鉴于本书的特点,我们向那些想深入而准确地了解博弈论的读者推荐这本书,只要具备小学文化即可读懂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