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1008 0
2021-04-30
什么是共益企业/B型企业?
在【共益企业(B Corp)是运用商业的力量助力社会向好的盈利性公司】的影片中有提到,公益企业是运用商业的力量助力社会向好的盈利性公司,以服务于社区、消费者、员工和有利于环境为前提,做决定。B Corp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他们需经过一个也许是目前全球最严苛的企业认证,通过严格的评估赢得社会的信任。它存在的主旨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企业目标。用一个类比,B Corp认证之于企业,正如 LEED 认证之于绿色建筑体,公平贸易(Fair Trade)认证之于咖啡豆。

共益企业的出现
  • 随着全球社会环境问题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发生,各国政府倍感压力。企业倾向于聚焦短期利润,并非本性贪婪或邪恶,而是因为短期利润是最流行的衡量标准。公益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政府、商业、公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在此背景下,200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意大利的贝拉吉奥召开了研讨会,首次提出“影响力投资”的概念,希望实现商业与公益的跨界联姻,解决社会问题同时获得商业利润。
  • 在共益实验室和认证共益企业社群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美国超过30个州通过了共益性公司法,波多黎各和意大利等国也已经立法确立共益性公司。共益实验室推动立法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重视社会和环境价值观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有力保障,即使是在企业的危机时期或领导层更换的情况发生之时,也可以确保公司的社会和环境价值观与盈利都同等重要。
  • 2006年,几名美国企业家发起了一场旨在改造主流商业的社会运动。他们成立了一家名为“共益实验室”(B lab)的非营利组织,试图通过一套"好公司"的评估认证体系,筛选出一批在社会与环境绩效、透明度,以及责任感方面达到高标准的营利性企业,并称之为:B Corporation(简称B Corp) 。
  • 在中国,我们把B Corp译作“共益企业”,台湾则是称为“B型企业”,共益企业 (B Corp)是一种新的商业形态,旨在重新定义商业成功,使其成为一种向上的力量,推动整个商业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他们的目标是取得商业和社会利益的双重成就。


重新定义好公司
  • B Corp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企业认证体系,它背后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用商业向善的力量重新定义商业的成功,驱动社会与环境向好。这是一场已经进行了近十年的改造主流商业运动,推动商业向善(Business as a force for good),甚至有人认为,它正在加速资本主义的进化。
  • 他们决定创立B Corp:不是另一个商业公司、不是另一个投资公司,而是一套透明、持久、有公信力的「好公司」认证标准。在尽可能久的时间里,他们想对尽可能多的人,做最善意的事。B Corp的存在,是为了:大家奋力奔跑,不只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更要成为对世界最有价值的企业。Not only BE the best in the world, but the best FOR the world.


Become a B Corp
Choose Better,Do Better,Feel Better.
  • 从2007年出现第一家认证共益企业以来,共益企业认证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已有来自60个国家的2600多家企业,被成功认证为公益企业(B Corp)。其中有新兴企业,比如有被称为「户外界GUCCI」的另类户外品牌Patagonia、美国最大的冰激淋公司Ben&Jerry’s、公开上市的手工品电子商务平台Etsy等等,更有成千上万类似联合利华、达能等大商业体正在申请过程中。他们遍布150个不同行业,拥有共同的一个目标:重新定义商业成功——商业向善。
  • “共益企业”的概念于2016年由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正式引入中国。目前,中国台湾、香港、内地已有近30家企业通过了B Corp认证,其中中国大陆有16家。Bottle Dream、探月学院、叫板披萨、第一反应、爱招护、众建筑……这些经营模式大相径庭的企业皆因B Corp而被紧密团结在一起,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共益表现的佼佼者。
  • 从共益企业的数量来看,相比较不少国家仅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在这场方兴未艾的全球性商业新潮流中的步伐可谓紧凑,一个新兴的商业社群已显雏形。这说明近10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对接日益顺畅。
  • 共益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已设立了8家区域性办公室,其中一个就在[台湾](http://blab.tw/community)。中国的商业向善力量不仅可以通过共益企业认证融入国际社群,也可以为共益企业认证的本土化指标提供中国样本。一个聚焦于利益共享最大化、一个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时代已然来临。
  • 可以预见的是,关注各方利益、社会和环境价值与财务价值并重的共益企业精神将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更能创造利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终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总结:
  • 如果按照现今流行的说法, 共益企业属于企业模式中的“后浪”,它试图通过自身探索与努力,让更多“前浪”加入到“共益”的队伍中来。问题就在于,这朵后浪是否能够改变前浪,乃至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前浪?至少从当下来看,这朵浪花还不够大,且力量仍略显薄弱。全球范围内的B Corp企业只有3000多家,在数以百万计的总体规模面前只是沧海一粟,而这还是经过十多年运作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是说通过认证的企业越多越好,但是到今天为止,B Corp的队伍中都还没有出现一个典型性的企业代表,因而限制了它的影响力。
  • 共益企业是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一种对商业经营更佳的方式,对员工,社区,环境更加友好,同样也形成了一个社群,将志同道合的企业家聚在一起共享价值观、通力合作,用商业的力量为我们所面临的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 在我看来,共益企业非常有意义,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共益企业将会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的趋势,并且在未来,这样的一个社群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 在平衡企业价值与商业价值层面,B Corp 也在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无论如何,共益企业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尽管征途仍然漫长,但不能因此低估它的决心与未来,正如《中国慈善家》的一篇报道中所评价的: “没有人敢保证,共益企业不会是在亚马逊雨林中挥舞翅膀的那只蝴蝶,在未来掀起一阵飓风。”



什么是ESG丶CSR?
  • ESG: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投资理念。这是投资者在投资时用于衡量企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社会影响所关注的三个核心因素,这种策略也被成为责任投资。
  • CSR: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企业面临的ESG、CSR需求
像Azure 可持续发展、华为公司发布的TECH4ALL数字包容行动倡议等企业的报告中提到的那样,目前企业面临的ESG问题有:气候变化、碳排放、生态环境问题、健康福祉、公平优质教育、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能源效率等问题。

企业需要做的CSR:
1. Azure云是这样说的:他们将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视为长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他们将致力于**将可持续技术作为创新的核心**,通过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与地球保持和谐发展关系。了解如何加入全球社区,该社区致力于利用 Azure 提供的可持续创新技术来减少能源使用,过渡到更具碳中和性的电网,并推进实现更加环保的未来。
2. 华为是这样说的:**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面对一些弱势的国家、地区、群体与行业,无法与全球共享数字发展红利的问题,帮助他们在解决教育、医疗、经济等问题时,不会因为先天机遇不足而掉队。华为表示将从**从技术、应用、技能三方面入手**,过联接、计算、人工智能、云、移动终端等技术创新,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通过赋能生态系统,帮助开发人员为不同的地域、社区、行业和人群,创造个性化的应用程序。通过与当地政府、大学、社区和其他组织合作,提升全社会的数字技能,为未来储备专业人才。
3. 总结:从目前市场发展趋势来看,ESG正处在快速上升期。目前企业面临的ESG问题有很多,企业如何通过自身的行动,应对面临的ESG问题,成为他们重要的议题。

需要的产品、服务、团队及人才
  • 以富士施乐ESG解决方案:基于“云”的超能体验为例,富士施乐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积极推手,2016年即在港澳地区推出了ESG数字化信息管理软件,帮助客户解决ESG报告中的数据整合、数据转换、数据完整性等挑战,实现可持续的经营管理。区别于单一的Excel表格数据收集,iESG带来数据整合、换算、管治、分析、报告等多项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区别于传统的复杂系统和驱动安装,iESG只需要用浏览器和账户密码即可轻松登陆,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办公室网点都可以使用并提交数据。
  • 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其ESG绩效的审查,这时候ESG分析师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能够帮助企业全面评估自己的企业免疫系统,提升应对ESG风险的警惕性和能力。
  •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信赖的合作伙伴,在面对风险和危机时,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分享,促进更多资源和优势的整合,通过内外部资源相结合,更好地应对危机,提高企业的危机防御能力。在社会面临危机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最大化援助效果。


什么是社会企业家精神、社会创新?
  • 社会企业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企业家精神在社会领域的拓展,即如何将企业家的创业、创新和冒险等精神应用于社会非赢利组织部门来创造新价值。
  • 关于社会企业家精神案例:有一个叫Warmilu的设计师,研发了一个可以为新生儿加热体温的毯子。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出生,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足够优越的条件,为新生儿和母亲提供舒适的产后生活,从而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伤害。Warmilu的这个发明就是站在新生儿的角度上,创新性的解决了新生儿体温的问题,这个新生儿毯子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增加体温。Warmilu的发明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但是这个发明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能够帮助社会上很多医疗设备落后的地区,或者是医院资源不够用的地区,解决新生儿体温低的问题。能够看出社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性和独特性。这就是社会企业家的精神内涵,也是社会企业的创新精神。
  • 社会创新:社会创新(Social Innovation)是民间力量自发的、通过按照书籍整理的方式促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某一范围人群生存状况的一种行动或趋势。
  • 关于社会创新的案例:一家名为“为美国而教” (Teach For America) 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由斯坦福大学在校生温迪·柯普 (Wendy Kopp) 所创设,其使命是“向所有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该组织在获得各地教育委员会的认可后在全美范围内创办并运营中学和高中。在大学升学率持续低迷的康尼岛地区,“为美国而教”所培养的毕业生相继考入美国一流大学。对于供职于“为美国而教”的精英大学生而言,通过这项需要接受极为严格的就职培训并能够赋予孩子们梦想和能力的工作,最终都能够获得卓越的领导能力和非凡的沟通能力,从而成长为任何企业都渴望获得的宝贵人才。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 2012 年度美国一流大学文科毕业生的就业愿望排行榜中,位居榜首的既非苹果公司,亦非谷歌集团,而是这家公司,我想,正是这样的社会创新精神,让这个薪酬极为普通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吸引如此之多的精英大学生的原因所在。


总结:吸引力法则,共创可持续经济商业模式
  • 设计的重点正在从“我”转向“我们”。企业的设计理念也不再仅仅着眼于最终用户,将从以用户为中心转变为以整个生态系统为中心。
  • 只有目光长远、着眼未来、切实关注地球和人类(以及更多关乎人类命运的因素)的企业才能制胜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 无论是个体企业还是会上市企业,我们都应该秉持“商业向善,共创可持续经济商业模式”的理念,不仅局限于满足客户立场的共同追求,更应该要实现更为广泛的全球目标。
  • 自2020年1月起,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过程中,企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人体一样,企业在面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时,其“免疫系统”非常重要。企业免疫系统更是社会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发达的社会,企业对社会的综合稳定度起到的作用越大。
  • 我想,只要但企业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就一定会产生吸引力法则,一个一个小的点可以汇聚成巨大的商业力量,共创可持续经济的商业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