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张衔教授,《马克思的五部门平衡表:一个现代解释》,是把马克思的五部门平衡表转换为投入产出表。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列昂惕夫获得了诺奖吧。一些投入产出表的著作中,都说投入产出表起源于魁奈的经济表和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甚至还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两大部类比例关系。有人还把经济表和再生产公式转换为投入产出表。
鄙人认为,这都是一些误导。
经济表和再生产公式,其核心是实物补偿与价值补偿的平衡,即购买与销售的平衡,换言之,货币回流。这一点非常重要,金融危机就是货币断流形成的。
而把经济表和再生产公式转换为投入产出表后,改头换面,再也看不出货币回流了。就想把鸡腿接在了鸭身上,不伦不类。
经济表和再生产公式,应转换为《再生产平衡表》,这才尊重愿意。
| A | B | C | 小计 | E | D | 小计 | 总收入 |
| A | 20 | 20 | 20 | 60 | 20 | 20 | 40 | 100 |
| B | 20 | 20 | 20 | 60 | 20 | 20 | 40 | 100 |
| C | 20 | 20 | 20 | 60 | 20 | 20 | 40 | 100 |
| 小计 | 60 | 60 | 60 | 180 | 60 | 60 | 120 | 300 |
| E | 20 | 20 | 20 | 60 | 20 | 20 | 40 | 100 |
| D | 20 | 20 | 20 | 60 | 20 | 20 | 40 | 100 |
| 小计 | 40 | 40 | 40 | 120 | 40 | 40 | 80 | 200 |
| 总支出 | 100 | 100 | 100 | 300 | 100 | 100 | 200 | 500 |
这是一张新的棋盘式平衡表,与再生产公式是相一致的。请张衔教授斟酌。